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往期回顾     编导手记     栏目简介         



周末特报(2002年7月28日)


  攻克癌症的壁垒

  国际权威杂志《自然遗传学》上新近刊登了我国中山大学曾益新教授研究防治鼻咽癌取得的成果。鼻咽癌在我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发病率较高。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曾益新教授领导的课题小组通过对它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和精确定位和遗传连锁分析,成功地找到鼻咽癌易感基因区域,建立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鼻咽癌高发国家系样品库,为预防治疗鼻咽癌增添了锐利的武器。

  脂肪总是让人连想到肥胖避而远之。可是谁能想到,如今它们却能成为癌症的克星。 美国的一家医疗机构指出脂肪细胞的结构就如同眼前的肥皂泡一样,是中空的小囊泡,而每个小囊泡内都可以装载大计量的抗癌药物分子,利用这一点科学家正在把它改造成射向癌细胞的“导弹”。用脂肪细胞却来对付人类的大敌——癌症,可算是现代医学中的奇思妙想。

  环保能源

  火力发电会污染环境、水力发电需要大量投资、核能发电呢,人们又总是担心它的安全问题。那就用试试用牛粪发电吧。英国的农民因地制宜在他们国家的西部建起了英国第一座牛粪发电厂。他们首先对牛粪进行消毒,杀死里面的病原体,病毒和野草籽,再密封储存20天,使它发酵产生沼气,而这些沼气就是最终用来发电的基础能源。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变废为宝,又消除了牲畜粪便污染环境的麻烦,现在他们又将目光投向了人类排泄物和家庭的垃圾处理上,希望能创造出更多的绿色电力。

  仿生科技带来的福音

  无论是生活习性还是生理结构,从动物身上人们往往可以得到许多科学启示。英国的科学家通过研究一种沙漠甲虫,发明了在干旱地区的集水装置。这种甲虫来自非洲西南部的沙漠,那是地球上最炎热、干燥的地区之一。它之所以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生存,是因为甲虫的背甲上有众多的突起和凹槽,由亲水物质构成的突起部分收集空气中的水份并将它引入到不亲水物质构成的凹槽中。由此产生的灵感直接导致了新型集水材料的诞生。将这种具有突起和凹槽集水装置安装在沙漠地区的帐篷或屋顶上,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吃水难的问题。

  仿生科学带给人类的好处是多方面的。比如科学家们正在测试一种仿生视网膜,希望能靠它帮助失明的盲人走出黑暗。这种人造视网膜的直径只有2毫米,但却覆盖着4000多个微型感光器,在手术中将这种人造视网膜植入眼球背面,当这种人造视网膜受到光线刺激,就会将光能转化成微弱的电脉冲刺激这种视网膜上的神经。

  同样依据仿生原理研制的人工神经原也有可能帮助偏瘫或肌肉无力的患者恢复行动自由。这种仿生神经原其实是一种电子装置,通过电流刺激病人已经萎缩的肌肉,由外接的遥控装置来控制电流的强度,当植入病人的肌肉后,它能代替受损的神经原,执行感知和运动功能。

  科学无极限。它可以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灵感却往往来自我们身边貌不惊人的微小事物。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