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往期回顾     编导手记     栏目简介         



手术的革命(2002年7月22日)


  内蒙的唐先生今年49岁,1个月前患上了颈动脉狭窄现在他的右半身已经瘫痪。今天他将在北京天坛医院接受介入手术治疗。医生在影像系统的指导下,通过患者皮肤上米粒大小的切口,用穿刺针穿入血管,放入一根鞘管,再通过鞘管插入导管导丝等手术器械,并输送到血管狭窄部位进行扩张治疗。一个小时后手术完成了。

  自20世纪60年代,微创外科的出现成为人类医学史上手术的革命,它的成功应用和不断发展主要归功于—医学图像系统和各种微创手术器械,其中介入医学以它创伤小,准确性高而成为微创外科的主要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生和科技人员的目光已经瞄准了号称城市人类第一杀手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这一危害人类的主要病患。

  缺血性脑血管病就是我们俗称的中风。医生可以采用介入医学技术,对有中风预兆的病人提前进行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干预治疗来减少中风的发生率,通常是在动脉狭窄部位进行扩张治疗和放置血管支架。这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手术,在保护伞的保护下,栓塞并发症控制在2%以下。

  目前,全球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医院,能够从大腿根部的血管将支架送到颅内动脉狭窄部位,通过球囊扩张可放置血管支架,使得狭窄的动脉恢复畅通。自1999年开展这项新技术以来全球已有100例病人接受了这种手术。2001年8月25日北京天坛医院已成功完成了我国第一例手术,至今已做了20多例,是世界上开展这项手术最多,成功率最高的国家。

  我国的介入医学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十几年来,一大批中国医学家在这一领域不断探索,各种新技术不断推出极大的丰富了医学治疗手段。80年代中期,成功开展了心脏瓣膜狭窄的成型手术;90年代,随着血管支架的出现,血管成型手术已成为治疗心血管狭窄性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2001全国有近两万例冠心病患者接受了血管成型手术。在一个又一个顽症被我国的医学家征服的同时,标志着中国人医疗研究的成就与先进国家处于同一水平,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外国同行。

  介入医学是医学的进步,是多学科科研成果的结晶。我国科学家依靠自己的智慧和不懈的努力使介入医学取得长足进步。这标志我国医疗科技研究领域在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联系方式:天坛医院介入放射科 姜卫剑 主任 天坛医院神经科 王拥军 主任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