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黑龙江,有一种光生态农膜成了农民的抢手货。
在我们记者采访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初德林农民是,他说“角瓜在没用光生态农膜之前,这450平方米种植园卖了3500多块钱,用了光生态农膜之后呢,是4500多块钱到5000多块钱。”
东北农业大学农园艺学院于锡宏副教授向我们解释了光生态农膜作用原理:“这个光转换膜(光生态农膜),是把这植株体所不需要的黄绿光,转化成红光这样波长的光,这样使植株体的光合作用增加,从而使产量也增加。”
“光生态农膜”,改变了植物生长的光生态环境。而且,通过仪器测量,棚内的平均温度还提高了4.8℃。
经过两年多的试验表明,使用光生态农膜覆盖大棚,黄瓜、西红柿、豆角、生菜等蔬菜的产量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光生态农膜是一种简单的农业生产辅助设施,像这样利用工程手段,为植物营造适宜生长的人工环境的农业生产方式被称做设施农业。现代设施农业的最大优点就是让植物在有限的空间里,可以高速度高密度的生长,从而获得高产量和高效益。
这里曾经是北京西山脚下的一片农田,5年前,在这里耕种的人们与别的地方的人们一样,以传统的农业方式进行劳动生产。1997年2月,原国家科委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工厂化高效农业示范工程”。
1998年2月,在这片土地上树立起大片的连栋温室和日光温室,它的名字也成为了工厂化设施农业的代表
,在这里,温室就像是一个生产车间,优质种苗实现了工厂化生产。这些优质的种苗在水池里茂密的生长,欢快的鱼儿在下面自在的游弋。这种方式为蔬菜创造出一个适宜生长的环境,使蔬菜高密度高速度的生长。一般在地里种植生菜70天生长一茬,年产量不过2500公斤,而水面种植50天—茬,在人工可控环境下,作到了天天播种日日收获,年产量10万公斤以上,同时生产活鱼2000多公斤,这种水上立体种植方式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普通农田的50倍。
设施农业极大的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这种生产方式很快在全国得到了推广。近年来,在北京、上海、辽宁、浙江、广东、天津等地区,还相继建设了许多大规模的设施农业示范工程。在我国,设施农业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设施化栽培上,设施化畜牧业和设施化水产养殖也在迅速的发展。
实践证明,高产高效、优质配套的工程技术措施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使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大幅提高,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随着,设施农业技术的进一步提高,推广面积的逐年增加,设施农业这种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将在我国农业领域作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