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电视指南 |  体育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国家地理 |  生活频道 |  视听在线

首页     往期回顾     编导手记     栏目简介         



科技之网(2002年6月28日)


  2002年6月14日下午,一台由我国公安科研部门自主研制的新型人体藏毒检查仪被送到云南缉毒一线。在工程师的指导下,执勤人员几分钟内就把仪器安装起来。现在,缉毒民警们都期待着借助这台新仪器敏锐的“眼睛”准确地发现贩毒分子藏在体内毒品。

  利用人体隐藏毒品是近几年国际上出现的一种残忍的贩毒方式。贩毒集团相互勾结,利用人体作掩护,通过客运途径贩运毒品。这种“蚂蚁搬家”式的贩毒方式隐蔽性极强,以往在查缉中民警只能凭借自己的工作经验,在众多的旅客中发现贩毒嫌疑人,然后再通过讯问和察言观色,来判断嫌疑人是否藏有毒品,常常因为现场缺少实用的检验手段而让贩毒分子蒙混过关。

  针对贩毒新情况,我国公安禁毒部门提出了“科技强警”“科技缉毒”的新对策,公安科研人员和一线民警组成课题组,共同开发小型便携的人体藏毒检查仪器。

  6月14日下午3点50分,改进型人体藏毒检查仪刚刚安装40分钟,第一个嫌疑人就被带来检查,一分钟后,嫌疑人体内被确定藏有毒品;4点,第二个嫌疑人被确定体内藏有异物,前后仅用了三分钟。

  在交通路口的公开查缉中,一种小型的B超机也被用于人体藏毒的检查。这种B超机用电池供电,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操作民警只需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就能确定嫌疑人体内是否藏有异物。

  与人体藏毒情况相似,改装运输工具,利用多种手段隐藏贩运毒品一直是大规模贩毒经常使用的手段。在查缉时,公安人员只能依据可靠线索,有针对性地进行搜查,往往造成部分毒品漏网。运用高科技手段,短时间内简便、准确地判断车辆可能夹藏毒品的嫌疑部位,是当前缉毒工作的现实需求。近年来我国公安缉毒一线大量配备的探查设备,提高了一线干警的缉毒工作效率。

  四向内窥检查仪利用了医学内窥镜原理,仪器上添加了特殊光源,执勤人员可以方便地借助它查看车辆的油箱等用眼无法直接看到的空间。

  便携式违禁品探测仪巧妙利用了物理射线的穿透特性,它在车辆、货物的被查部位平稳移动时,会对探测到的夹藏物品发出警报。2000年6月云南一检查站利用这种仪器,一次查获海洛因265.58公斤。

  今年上半年,我国警方共破获涉毒案件4537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8765名,缴获海洛因4035千克,缴获冰毒596千克,摇头丸63万粒,全国累计强制戒毒104298人次。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