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获诺贝尔奖可以说是攀上了科学的珠穆朗玛峰!本周一,当1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同时聚集到清华园的时候,这座近百年历史的大学顿时成为这些科学登山者的大本营。
这次举办的“前沿科学国际研讨会”涉及理论物理、几何、基因、激光等许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100多位海外著名科学家和友好人士,40多位两院院士同时出席。
交流与研讨始终是科学思想和科学发现的重要源泉,这么多科学家云集北京,实在是中外科学交流的一件盛事。
科技强警
电脑察言观色,罪犯无处可逃!由清华大学与公安部联合研制的人像组合系统和人像识别系统显示出我国在刑事侦察领域高水准。这套名为“火眼金睛”的设备能够根据目击者的描述,迅速绘制出最接近的模拟人像,然后参照眉眼鼻口的精准程度调整,再与数据库中照片比较、识别,在很短时间内就能缩小调查范围,确定犯罪嫌疑人。
美国人更是把电脑技术搬到了法庭上。过去有许多案件由于没有目击者而无法定性。现在,根据现场采集的各种证据,用电脑动画技术可以重复模拟案件事发时的情景。这样,即使现场没有目击证人,依然可以根据电脑绘出的模拟动画作为法律依据,而逼真、合理的动画也提高了审理人员审案时的兴趣。
机器人救援
机器人也要避免无谓的牺牲!这是科学家们在研制新一代救援机器人过程中恪守的一个观念。除了有温度传感,第二代救援机器人的视力也比以前大大增强,而且变得更加灵活。可以根据不同情况改变形状,在杂乱不堪的废墟中也能行走自如。
这种微型视频爬行机器人体积小巧、既能穿过直径10厘米的管道,也可以下沉水底50米工作,狭小、复杂、危险的现场工作起来得心应手,低照度的摄像头可以任意旋转,并且还配备有专用机械手,可以轻松地抓取、剪切。
冰冻的火星
这是科学家新近发明的第二代火星表面探测器,它以太阳能为动力,可以在近乎零速度的情况下着陆,而且仅需两个控制器就足以对它进行全面遥控。
自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几位科学家表示,火星地表下很浅的地方蕴藏着大量的冰,而这些冰可以成为燃料来源,甚至被转化为饮用水。无数人的兴趣又再一次被它勾起。从传回的数据分析,在火星两极、地表以下3米以内,存在着高密度的氢。科学家们相信它的存在是由于火星地表下存有凝固的水,而表面零下53摄氏度的低温,只能使之以冰的形式存在。
中国天文学家表示,这个发现仍需要得到进一步证明。照片上显示的大片蔚蓝色是经过颜色处理过的图象,决不会是冰川或海洋,但存在于土壤中的水分总量相信超乎想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