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红,是北京顺义区一位普通的农民,几年前他因为患上白内障而失去了享受光明的权利。
2002年5月25日,在世界爱眼日到来前夕,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和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共同发起了名为“关爱老年人,让老年人拥有看的权力”的下乡义诊活动,十几位国内著名的眼科专家为上千名患者进行义诊。
和许多患者一样,王老红也接受了眼科专家们的上门义诊,通过专家们为他做的免费手术和捐献的人工晶体,重新清楚地看到了自家果园里的累累果实,看到了未来的幸福生活。
在我国,白内障成为主要至盲原因,占全国500余万盲人的50%以上,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和老龄化,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20年后我国的盲人人数将增加1倍。江泽民主席曾经说过:“防盲治盲,有效地控制眼疾侵害是人类在新世纪面临的挑战之一”。
人类的眼睛是重要的感觉器官,位于眼球前面有一个类似照相机镜头一样的透明物体,这就是晶状体,如果晶状体浑浊,影响了它的透光性而导致失明,这就是白内障。
要治疗白内障,手术是唯一的有效途径。
近年随着社会科学技术总体水平的发展,白内障手术方法融进了高新科学技术,无论在观念还是在操作方式上均确定了与以往不同的现代手术概念,使白内障手术成为最具挑战性和先进性,并可代表当今眼科手术技术最新发展的手术方法之一。现代白内障手术时最能体现现代显微手术特点及基本操作水平的手术技术。目前,我国共有眼科医师22000人,平均每6万人拥有一名眼科医生,因此,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眼科医生已成为“防盲治盲”事业的当务之急。
白内障手术中,首先是医生要将已经病变的晶状体通过超生波击碎,再把粉碎的晶状体吸出。
这个不足2克重的小东西叫做人工晶体,是白内障手术的关键器械,制造它的材料可不简单,要求它拥有很高的纯度没有杂质,又要具备吸收紫外线,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生物效能性,用它来替代病变的晶状体,可以使手术患者的视力达到0.5~0.7之间。
科学能够使失去光明的人重见光明,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学家的努力,我国将在2020年消灭白内障。在世界爱眼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更多地关心那些失去光明的人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