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电视指南 |  体育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国家地理 |  生活频道 |  视听在线

首页     往期回顾     编导手记     栏目简介         



吾守尔 斯拉木教授(2002年5月21日)


  一位致力于民族文字电子化的专家,二十年来紧跟世界电子信息化发展步伐,让三种少数民族文字同步走进网络时代。他主持完成五个国家“863”项目,让我国少数民族文字信息处理技术始终与国际主流技术并肩前进。他就是新疆民族文字信息化研究第一人,新疆大学计算机系的吾守尔 斯拉木教授。

  八十年代初,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计算机还是一个非常神秘的东西。从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吾守尔,在年近四十的时候,用他那双惯于弹奏“冬不拉”的手开始了陌生的键盘生涯。

  吾守尔 斯拉木:那时候,(在)北京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我学计算机的时候,我是同学当中年龄最大的。

  当时,计算机方面的资料全是英语和汉语的,对于吾守尔来说,首先要过的是(英、汉两种)语言关。

  吾守尔 斯拉木:我学得很吃苦,看很多资料很吃力、很困难。

  更大的困难来自新疆民族文字的书写方式与当时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之间的冲突与差别。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柯尔克孜文都是从右向左横向书写的拼音文字,字母的长、宽、高不同;书写时字母之间常常连接,有点儿像汉字的连笔书写;字母处于词语不同位置时,又有不同的书写形式,而当时的计算机文字处理技术对此无法支持。为解决这些难题,吾守尔和他的同事们的研究工作花费了十年的时间。

  在政府支持下,1990年新疆民族文字信息化研究成为“863”计划智能主体项目。吾守尔教授的研究工作也因而在二十世纪的最后十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

  他们研制的计算机多文种双向显示模型和字符串左右推挤输入模式,成功地解决了维文与汉、英文同屏输入的问题;零宽度扩充编码技术,解决了维文字符不等宽输入时光标准确定位问题;通过对键盘的处理,攻克了字母自动选形的难关,使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文字信息化技术在智能化、多媒体化、网络化方面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也为我国其他少数民族文字的信息化提供了经验,科研成果获得了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奖。

  在吾守尔教授的帮助下,覆盖全疆的维、汉、英信息传呼系统已经建成;他研制的文字信息处理系统也正在为新疆自治区政府的网站建设发挥作用,将为政府的网上办公和民族文字资源的存储共享提供服务。

  现在吾守尔教授又成了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的常客,他正在为实现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的自动化编辑管理忙碌着。

  吾守尔 斯拉木:能为民族文字信息化做点贡献,我感到很幸福。

  而吾守尔教授最大的心愿是,能把他们的科研成果用到新疆的远程教育中去,让那些马背上的少年通过互联网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