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踪难觅
尽管人类用各种办法去寻找外星生命,但是迄今为止,我们不但没有找到经过科学验证的地外文明,甚至没有发现外星生物存在的蛛丝马迹,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般认为,如果以地球作为生命存在的惟一参照系,那么地外智慧生物从一个简单的生命发展到高级生命所需要的条件是十分苛刻的。从时间上看,高级智慧生物的进化一般需要40亿到50亿年。在这段时间里,行星和恒星的状态要非常稳定,不能爆炸毁灭;这个行星不能离恒星太近或太远,应该具备产生液态水的条件;而恒星要象太阳一样质量适中,并处于壮年期。
从进化角度看,导致人类产生的进化链条漫长而脆弱,它取决于几百万个独特的环节,而每个环节都有特殊的形式,并且依赖于特定的物理和化学环境。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偏差,进化的结果可能就会完全不同。比如有的猴子进化成人类,而有的仍旧在森林中攀援。因此,生命现象在宇宙中是稀有的,智慧生命现象就更加珍贵。
但仅仅具备上述条件还远远不够。即便这个星球上有生命,如果低于我们的文明程度,或者不会使用无线电,那么目前想找到他们是不现实的。另外,文明的产生不可能是同时进行的,往往此起彼伏,也许一个文明刚刚熄灭,而另一个文明正在形成。所以彼此间极难见面。而银河系里拥有高级生命的行星到底有多少呢?
1961年,年仅31岁的美国天文学家德雷克发明了一个估算外星文明数目的方程,这就是有名的“绿岸公式”。他把一个星系里高级技术文明的数目写成一连串的概率因子的乘积,包括星系中恒星的数目;伴有行星的恒星的比率;行星产生的概率,行星允许生命发生的概率,生命演化成理性的几率,掌握了通讯联络技术的行星的比率,以及文明社会的持续时间。这些因子中,只有文明社会的持续时间很难估算。
我们的每项估算代表了各种科学观点的折衷立场,以银河系为例,最终的计算结果在1至几百万之间。文明可能要经过数十亿年的痛苦进化才能出现,然后又可能由于不可饶恕的疏忽或技术灾难而毁于一旦。但是,如果自我毁灭并非星际文明的注定归宿,如果有百分之一的文明能够成功地度过技术的青春期,那么,银河系中现存的文明数目将以百万计了。
根据目前地球的技术文明水平,试图通过星际旅行与外星文明进行直接接触是不现实的。星际旅行要受到物理时空的制约:一是恒星距离非常远。最近的恒星距离我们也有4.23光年,即使以光速穿行,来回也需要八年多。二是旅行速度的限制。任何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可能超过光速,所谓的时空隧道仅仅在理论上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