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电视指南 |  体育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国家地理 |  生活频道 |  视听在线

首页     往期回顾     编导手记     栏目简介         



机器人大夫(2002年4月10日)


  一台无主刀医生的脑外科手术,一台由机器人主刀的脑部手术。今天您将跟我们一起亲临手术现场,目睹机器人大夫的高超医术。

  大脑是人体最为精密的器官,它控制着我们的语言、思维和行动。脑部疾病对人的威胁非常大,一旦发生病变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实施开颅手术,而实施这种手术往往要冒极大的风险。全世界的医生们都在积极寻找降低这种风险的办法。

  中国海军总医院和北京航天、航空机器人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们经过多年的努力,共同研制出了一种医用机器人。这是我国首台具有知识产权的医疗外科机器人,它主要用于深部病变的精确定位。采用这种机器人,患者的脑部手术将不用开颅,手术的主刀者也不再是医生,而是这种机器人。

  这位患者,61岁。因检查确诊脑部患有胶质瘤,如不及时手术,肿瘤将会严重压迫大脑神经中枢,导致患者瘫痪,甚至死亡。

  今天,这位患者将接受医用机器人主刀的脑部手术。

  负责这次手术的几位 副主刀医生,将做一件与往常开颅手术不一样的术前准备, 患者头上贴的四个标记点, 它们可以说是主治医生与机器人大夫之间的桥梁,医生通过标记点,确定病变位置,来制定机器人穿

  刺的整个手术过程。同样,机器人也要依照患者头上的标记点来完成医生指定的手术计划。

  今天手术的主治医生不进手术室,而是通过计算机来制定手术计划,指挥并监视机器人操刀,整个手术计划已制定完毕,主治医生将通过这个窗口把手术程序发送给今天主刀的机器人大夫。

  机器人大夫已接到指令,它通过各个关节上的感应器,认定患者头上的标记点,接着确定穿刺入口。红线代表主治医生预先指定的穿刺路线,黄线代表的则是机器人大夫现在的运动轨迹,当红、黄两条线重合时,这条线的起点就是机器人的穿刺入口,它的长短也就是将要穿刺的深度。现在,机器人大夫已找到了穿刺口,从这个点机器人正在用一根长为15厘米,直径为3厘米的穿刺针,穿进患者的脑部。

  机器人手中的穿刺针现在已穿进肿瘤;

  医生通过穿刺针抽出 肿瘤里的囊液;

  然后 注射抑制肿瘤再生的药物。

  经过医生和机器人大夫的密切配合,手术做的非常成功,全过程只用了20多分钟。

  医用机器人为人类手术的更加精确,降低手术的危险性作出了不可忽视的成绩。像机器人大夫这样医术精湛的医用机器人还有很多,明天,我们将认识一位来自大洋彼岸的名叫“伊索大夫”的美国机器人,它将在海军总医院与我国的机器人大夫一同为一个8岁的小患者同台施行脑外科手术,记者目击手术全过程。精彩手术不容错过。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