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电视指南 |  体育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国家地理 |  生活频道 |  视听在线

回顾2001年整顿市场经济秩序重大案件         



"三汽"黑车基地的真面目


    “三汽”是这样“崛起”的
    当地政府成立“整顿办”:只收费不整顿
    死灰复燃苗头依然存在
  

  案件回放:在路面上跑的一辆北京牌吉普车,可能从外观上来看,与其他的车没有什么区别,甚至看上去比较新。但是也许它就是所谓的“中国三汽”生产的,众所周知,有中国一汽、二汽,哪里来的“中国三汽”呢?

  “三汽”是这样“崛起”的

  “三汽”的历史可追溯至1988年。这一年三原县自发形成城关镇、大程镇、高渠乡等5个个体废旧汽车拆解场点,主要拆解农用拖拉机。按照国家有关法律,任何个人收购、拆解报废汽车均是非法行为。三原县副县长杨金荣说:“县里对这些非法场点认识不清,对特种行业法律不了解。”结果,这些非法场点“光明正大”地生存,并不断壮大。

  到了1997年,这些非法场点迎来了加快发展的“机遇”。2月12日,《陕西省老旧汽车更新协调会议第二次会议纪要》提出:“这些自发性市场搞活了当地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和县、乡财政收入,解决了农村多余劳动力。”“为整顿全省报废汽车收购,抓好报废汽车试点,会议确定,在三原、泾阳两县原有自发性报废汽车收购市场基础上分别建一个市场进行试点。”

  杨金荣说,省里一明确试点,县里觉得搞这样的市场是允许的了,就将分散的5个场点集中到高渠乡张白村,形成了咸宋路两边的拆解市场。至此,这个非法拆解市场与紧邻的泾阳县南里庄非法拆解市场连成一片,披上“试点”的外衣,成为“三汽”的“雏形”。

  当地政府成立“整顿办”:只收费不整顿

  为搞好拆解汽车市场“试点”,三原县1997年成立了“报废汽车回收整顿领导小组”,由县政府、物资局、工商局、乡政府、公安局、土地局、税务局有关负责人组成,并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整顿办”,负责拼装车市场的管理和整顿。

  今年4月22日,记者走进张白村,采访了一位曾拼装过汽车的村民。记者问:“你知道拼装车违法吗?”答:“不太清楚,县里有一个‘整顿办’,我们每年都要向这个办公室交管理费,费都交了,做生意就名正言顺了。”

  记者随后就“三汽”收费问题采访了杨金荣。杨金荣说:“确实收费了,但县上一分钱都没拿到。”

  记者问:“收哪些费,收多少?”

  答:“主要收管理费、地税和土地租赁费,一户一般每年要交2000元左右。这些交上来的费用由‘整顿办’、工商、公安、物资、乡政府等共同分配。”

  杨金荣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1997年到2000年,“整顿办”共从“中国三汽”非法拼装车市场收取管理费42万元,高渠乡共从这个市场收取地税32万元,土地租赁费28万元。

  “由于地方每年从这个市场收取管理费、地税等达30多万元,确实存在对非法拼装汽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杨金荣说。

  1997年到2000年,三原县有关部门及乡政府从这个非法拼装市场收取费用、税收等共102万元。这4年,也是“三汽”最“辉煌”的4年。在“整顿办”的“整顿”下,“三汽”越办越红火。数千人在这里大肆拼装废旧汽车,“业务”范围辐射西安、青海、宁夏等十多个省区市场,“主打产品”是拼装的“东风”自卸货车,并且可以提前预订,一辆辆破旧不堪的废旧车在这里变成“崭新”的“解放”、“东风”,每辆售价1万至2万元。有的大户每年拆解、拼装报废车可达40多辆。在“三汽”周围还寄生出十多家小钢厂。

  一些干部认为,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收费、收税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这个废旧汽车市场的非法性,成为个体车贩大张旗鼓非法拼装汽车的“保护伞”。在这种情况下,“三汽”规模迅速扩大,名噪一时。

  “三汽”生产出来的拼装车都是黑车,这些黑车又是如何挂牌、流散到外地的呢?

  三原县公安局副局长李西海说:“由于是省上的试点,我们路过这个市场时,看到它一天比一天壮大,一天比一天红火,平常管得很少。拼装车有通过找关系,找到交警、交通管理部门买临时牌照上路的情况,一副临时牌照150元,可使用1个月。”

  2000年6月,陕西省决定取消这个市场的“试点”,但由于没有采取相应的取缔措施,“三汽”仍按惯性继续运作,拼装车情况仍很突出。直至今年3月底被彻底查封。

  死灰复燃苗头依然存在

  尽管“三汽”灰飞烟灭,有形市场已被铲除,但拼装汽车死灰复燃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记者驱车到原拼装车市场附近的张任村,扮作买主向村民询问何处还可以买到拼装车,一位中年妇女闻声而至,向记者极力推荐一辆东风货车,开价1.25万元。记者提出要看看货,这位妇女说,现在查得严,谁还敢放在村里,都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了。在与这位妇女周旋时,她发现了记者的车牌照是陕西省直机关的,赶紧找借口跑掉了。

  记者随后走进村头一位尹姓农民家里,看到他家院子里堆着几台废旧发动机零部件,七八个废轮胎。这位姓尹的农民正坐在一把从汽车上拆下来的座椅上吃饭,屋里还放着一把从汽车上拆下来的座椅。提起“三汽”,这位农民还有些愤愤不平:“我每年从这个市场可挣到1万多元,现在市场被查封了,我们也没事干了,我们农民本来就穷,现在让我们去哪里增收?”

  当地农民告诉记者,“三汽”经过几年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汽车拆解、拼装熟练工,有一整套采购和运销网络,这里不让干了,他们打算到别处去干,“反正我们要有饭吃!”记者在采访时发现,这种思想在当地农民中有一定的普遍性。一些农民表示,取缔拼装车市场断了他们的财路;一些农民则表示只要有机会就会“重操旧业”。

  当地一些认识到拼装车危害的干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三汽”的出现不是偶然的,一方面,农业增产不增收使一些农民追求这种“高利润”的行业。另一方面,当地政府和一些部门表现出的急功近利心态也给这一市场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西部一些地方财政困难,政府部门都想尽快找到一条“快速致富”的路子,一些地方官员甚至片面认为,西部大开发就要“观念解放些,胆子大一些”,只要能赚钱,甚至不惜违反国家法律。因此,要从根本上防止“四汽”、“五汽”的出现,还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这是西部大开发中的当务之急。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