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电视指南 |  体育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国家地理 |  生活频道 |  视听在线

首页     滑雪手记     雕刻冰雪     挑灯夜游     别样新年         



饺子要码得横竖成行,象征新的一年财路四通八达,饺子不能摆成圈……


  ■ 节日时段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举行,节期为三至五天

  ■ 节日来源

  "阿涅业能业"是满语,即满族的春节,是满族传统的盛大节日。

  满族春节源于汉族习俗。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天命三年(1618年)起兵进入辽阳、沈阳地区,在汉族经济文化的影响下,满族社会发展起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皇太极继位后,顺治元年( 1644年)清军入山海关定都北京,大批满族居民迁移关内,与汉族杂居共处,在经济文化彼此交流,互相影响,关系密切。天长日久,汉族许多习俗文化被满族人民所吸收,春节便随之而成为满族与汉族共俗的传统节日。

  ■ 庆祝方式

  节前,人们积极地置办年货,清扫庭院,张贴对联、挂笺(亦称挂旗)、窗花和福字,蒸年糕、烙粘水勺。初一凌晨子时,家家户户鸣放鞭炮,辞旧迎新。同时,在自家西墙祖宗板下摆设供品、点燃鞑子香,叩拜祖宗,祈求神灵保佑全家大小在新的一年中平安无事,万事如意。新年伊始,全家团聚吃团圆饺子,俗称"揣元宝"。煮饺子时,家主要吆喝:"小日子起来了吗?"其他人同时回答:"起来了!"他们把饺子从锅底浮起来比作日子起来了。然后让小孩爬上柜子上蹦三下,以示新日子"蹦个高"。这天晚辈要身长辈叩头拜年(旧时女性行跪拜抚鬓礼)家长要给小孩守岁钱。宗族近亲也要互相拜年,亲朋好友则筵宴相邀,一起叙旧话新。男孩子成群结队鸣放烟花、鞭炮,玩耍木爬犁,或兴高采烈地溜冰;姑娘和少妇们则身着盛装,玩耍嘎拉哈(用猪或牛膝关节骨制成的玩具)。

  歌舞是节日活动的重要内容。据《渤海国记》记载:"官民岁时聚会作乐,先命善歌舞者,数辈前行,士女相随,更相唱和,回旋婉转,号曰'踏追'。"踏追即踩高跷。至今,此俗仍沿袭不衰。初一至初五,人们都相聚一处,唱歌、跳舞、踩高跷、尽情娱乐,有的地方,年轻人还自发组织演出队,走村串屯进行表演,祝贺新年,节日气氛更加浓郁。

  满族过年,习惯用精粉、鸡蛋、糖、芝麻、青红和瓜仁等原料制做"萨其玛",其色美、味香、可口,是人们喜爱的具有独特民族风味的节日佳品。

  满族过春节时要贴窗花、贴对联和“神”字。年三十全家包饺子,饺子讲究有褶的,不能捏光边的“和尚头”饺子,恐日子过“秃”了。饺子要码得横竖成行,象征新的一年财路四通八达,饺子不能摆成圈,恐日子过得没有门路。

  满族年节的时间与汉族春节相同。每年最后一天为除夕日,各家打扫庭院。满族过年盛行挂旗的风俗。旗亦称门笺、窗笺,用五色彩纸剪裁成长25厘米、宽20厘米的纸片,下面剪成穗,上面剪成对称的图案,图案中间是表示吉利、祝福的字或词,将其贴在门楣上、窗户上,有的还要贴对联,既增加节日的气氛,又象征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因满族原分属不同的八旗,有的地方挂旗的颜色按自己的旗属而定,如鹰红旗者,制做红色挂旗。除夕之夜包饺于时,不能捏光边,一定要有梧,意忌日子过秃了。过去过年包饺子时常放几个铜钱,表示谁吃到有铜钱的饺子就会来年发财。堆放饺子要横竖成行,表示来年财路很多。一子时煮饺子待饺子在锅里浮出水面时,家主要发问:“小日子起来了吗?”全家齐声回答:“起来了!”。

  节日期间还要祭祖。按习惯,西条炕是不准坐的,要在西墙上供祖宗饭, 以示敬祖之意,祈求祖宗保佑子孙在新的一年里吉样幸福。节日里,男孩子成帮结伙地在院坝或路边放烟花爆竹,或乘坐自制的各式各样的木爬犁,在山岗上或水面上溜冰玩耍;少女和年轻的媳妇们则身着新做的花衣服,三五成群地分家合伙玩嘎拉哈(猪或牛的膝关节骨制的玩具,汉族称“拐”。 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初五、人们还自愿组织起来扭秧歌拜年,阵容较强技艺 较高的秧歌队,不仅在本村扭,还要走村串屯去表演。围观的群众常常乐得 笑逐颜开,忘记了疲劳和寒冷。有的热心的观众甚至一直尾随秧歌队走村串户,直至天明才归。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