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电视指南 |  体育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国家地理 |  生活频道 |  视听在线

瞩目中国     逆风飞扬     关注民生     回归诚信     尾声         



查  询
 
  


现场嘉宾简介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李强


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刚


北京师范大学青年教师钟伟


2001中国财经热点系列回放

系列一:对经济影响最深远的事件

系列二: 资本市场创新不断

系列三:规范市场 重构信用

系列四: 重组依然热火朝天

系列五: 资本市场讨论热烈




民间的声音——对中国经济的直接感受
  我们关注来自民间的声音,因为那是对中国经济走势最直接的感受和判断。为了了解过去一年里人们对中国经济状况的感受,我们在制作这个中国经济年度报告的时候,对北京、上海、广州、西安、重庆、武汉六大城市的居民进行了一次调查。
  北京市民:感觉就是好。
  北京投资者:再怎么说吧,你还是能挣钱,去买东西,物价也不是太高。
  重庆市民:明年加入WTO应该说形势越来越好。
  上海市民:相信明年比今年更好
  在评价2001年我国经济状况的时候,六城市中认为经济状况比上一年好的居民数是认为差的数量的5倍。而在预测2002年我国经济状况时,这一比例增加到了8倍。
  我们对六城市居民的调查结果,正显示出这样旺盛的购买力: 2001年居民支出的增加,六城市无一例外地表现出消费增多,而不是储蓄或者投资增加。
  然而当我们走进那些家庭,却发现同样是选择消费,但家庭背景的不同,往往让相同的调查结果背后蕴藏了不同的答案。


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宋玉春:老百姓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退休工人陈先生:量入为出 谨慎消费

大学教师阎老师:早点儿消费 早点儿享受




专家的观点——对中国经济的理性分析
  程国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我对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持谨慎的乐观态度,如果明年我们的内需不能像我们预期的被启动起来的话,也对整个宏观经济增长,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
  谷源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不能认为我们加入WTO以后,钱就从天上掉下来。
  董辅礽(北京大学教授):明年总体判断可能比今年增长还要慢一点,主要的原因就是出口,现在看来不是很乐观。
  2001年,当消费、投资、外资外贸稳步增长的时候,经济专家们想得更多的是,中国经济如何才能步入新的良性循环和高速增长阶段。国家统计局副局长邱晓华在为我们的经济年度报告专门撰写的文章中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消费者的影响力第一次超过生产者,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嘉宾评论
  主持人:为了了解过去一年里人们对中国经济状况的感受,我们在制作中国经济年度报告的时候,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西安、重庆还有武汉这六大城市居民做了一次调查。那么现在我就从中再选出两个问题,请三位嘉宾做一下回答。我们来看一下,也就是说您感觉2001年我们国家的经济状况比上一年怎么样?A好,B是基本相当,C是差。
  李强:我觉得还是比较好的。
  樊刚:跟上一年各有优劣,差不多。就是B那个选择,基本相当。
  钟伟:基本相当吧。
  主持人:您感觉2002年与2001年相比经济状况会怎么样?
  李强:比基本相当要好一点。
  主持人:樊纲教授呢?
  樊刚:我认为还是基本相当。
  钟伟:还是原来的判断,基本相当。
  主持人:下一个问题就是2001年,您家庭的总支出主要集中在以下哪个方面?A消费,B是投资,C是储蓄。
  李强:我是C。
  主持人:C,储蓄的比较多。樊纲教授呢?
  樊刚:消费和储蓄。
  主持人:没有投资。
  钟伟:我基本上是属于过度消费,负债累累。
  主持人:你们是专家,你们已经作出了这样的选择。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老百姓的热情与专家们普遍表现出来的冷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民族传统和不确定性因素导致居民重储蓄

预期偏差在于调查的样本选择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