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电视指南 |  体育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国家地理 |  生活频道 |  视听在线
首页
    

百年诺贝尔正当花季

  12月10日,诺贝尔奖将迎来它的百岁生日。
  百年很长,历经风雨之后,诺贝尔奖在其巨额奖金的背后积淀了更浓郁的科学和人文精神:对执着追求理想的赞赏,对世界和平的期盼与追求,对人类生命之迷及其发展的关注,对人性与文明的感叹;
  百年又很短,对于永恒的科学和人类文明的追求来说,百年诺贝尔更象是一个正当花季的少年……
  百年诺贝尔是一块圣地,但却决不是净土,它有最闪光的地方,也有令人失望与遗憾之处。央视国际将推出系列报道,关注诺贝尔奖世纪华诞。
更多...

诺贝尔及诺贝尔奖金 (2001年12月04日14:04)




三位科学家10日与网友同聊诺贝尔

  中央电视台科教节目制作中心与明德创意集团、中国科学技术馆联合制作的22集电视专题片《百年诺贝尔》,将在诺贝尔奖首次颁奖100周年和2001年度诺贝尔奖颁奖之日开播(中央电视台10频道《科学历程》栏目从2001年12月10日起,周一至周五每天21:40播出一集,每集20分钟)。该节目邀请20多位国内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科普作家以谈话的形式,介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的人生经历,展示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新的教育观念,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为配合2001年12月10日的诺贝尔颁奖活动,当天下午3:00-4:00,央视国际将与《科学历程》栏目合作,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叶铭汉、中科院化学所前所长胡亚东、《科技日报》社副总编王直华等3位科学界知名专家学者前来,开展“科学家与网民诺贝尔纵横谈”网上直播聊天活动。
更多...

《科学历程》之《百年诺贝尔》 (2001年12月06日10:20)




中国人的诺贝尔情结

  为诺贝尔奖贺百年之寿,实在不能不带一些遗憾。因为中国人的诺贝尔梦已经做了太久,尽管已经有杨振宁、李政道等6位华裔科学家和高行健获得了诺贝尔奖,但中国本土百年间始终无人能够问鼎,好梦终难成真。我们可以狷狂的对它嗤之以鼻,可以愤愤的指责它的傲慢与偏见,甚至可以去怀疑它存在的价值,可在科技方面的短缺始终是我们的难言之痛,因为科技领域的落后是这其中的最大因素!国人的诺贝尔情节也难以轻松挥去!
  中国作家也对自己迟迟未能在诺贝尔文学奖上有所斩获而耿耿于怀,其实对于未获文学奖,我们倒不必有太多的遗憾。因为科学无国界,但文学国界的存在却是不争的事实。萨特曾说:写好作品是我的职责,有读者的关注就很满意。毕竟千百年来能流芳百世的依然是作品,而获奖只不过是一个虚空的名头罢了。
更多...




居里夫人和她的姐妹们

  1938年女作家赛珍珠在诺贝尔颁奖仪式上所说:“……也许你们不太理解,此刻站在这里的恰恰又是一位妇女,这在许多国家意味着什么!”即使在今天,它也仍意味着某种东西——因为,荣获诺贝尔奖的不只是男人!
  “必须自信,否则没有人相信你。”她们所得到的一切,都是上几代人艰苦努力争取来的。罗莎琳·耶洛夫办公室里的座右铭是:“一个女人如果想做得有男人的一半那么好,就必须付出比男人多一倍的努力。由此成功就不是很难了。”她们所做的一切,不仅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还是为了争取一种公平——与男人平等的权利。对她们的回顾,并非是想安慰被社会所限制着的妇女,而是一种鞭策、鼓励和探索——前人已然上路,不顾社会的障碍而努力去成为一个不愧为人的人,去争取平等与荣誉。那么,跟随她们的脚步,上路吧!
更多...




拒绝诺贝尔的声音

  从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奖颁发以来,它就已成为人们心中最崇高、最向往的奖项之一。可能几乎没有人想要去拒绝它,因为这已不仅仅是奖金的问题,它还是莫大的荣誉和骄傲,能够步入诺贝尔奖的殿堂,就意味着并列于学界的顶尖级人物中了。
  然而在诺贝尔奖的历史上还是有人发出了拒绝的声音:德国化学家理查德·库恩和阿道夫·布泰南特、德国生物学家格哈德·多马克、前苏联作家帕斯捷尔纳克、爱尔兰作家萨露尔·贝克尔、越南的黎德寿以及法国作家萨特。他们拒绝了诺贝尔奖,拒绝了巨额奖金,拒绝了他人眼中看来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却选择了“狂妄”。也许他们当中的某些人是因为政治上的原因被迫放弃,但也有人是因为原则的问题而拒绝。谈及此事,萨特说:“这些荣誉是一些人给另一些人的,我无法想象谁有权利给康德、笛卡尔或歌德一项奖,这奖意味着现在你属于某一个等级。我们把文学变成了一种有等级的实在,在这种文学中你处于这种或那种地位。我拒绝这样做。”
  拒绝的声音的确有些振耳发聩,可这也给我们一个反思的契机,难道我们对荣誉的崇尚,却带给我们更多的迷失?
更多...




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这对孪生兄弟如影般渗透于人们的生活之中,而为科学界尊崇的诺贝尔奖就曾因此与爱因斯坦错过了16年,更有不知多少科学、文学巨匠因此而与诺贝尔奖无缘。新的百年,许多科学家对诺贝尔奖充满了深深的期望,他们期待诺贝尔奖能对科学界的反映更加灵敏,成为科学民主的典范,在21世纪再创辉煌。
  
  
  当问题大白于天下,知识开始在课堂上教授时,任何学生几乎都可以不太困难的理解它。但是,当这些东西还处在黑暗之中的时候,需要持续的热望、不断的选择、穷尽数据和材料,最终进入到透彻了解的悟境--只有那些经历过的人才能真正明白这一点。
  
                                  ——爱因斯坦

更多...




拯救生命的科学

  科学并不等于冰冷的数字和死板的公式。每一次的科学新发现都是人类前行脚步的印证,同时也将对人类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也只有于人类发展有利的科学发现才能名垂千古。
  从科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到文学作品中的表现主题,诺贝尔奖始终把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以及深具人文关怀作为评选的重要标准之一。从X射线、白喉抗毒素到青霉素,诺贝尔奖的每一步发展都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 “以人为本”,这个基调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已经定了下来。诺贝尔奖之所以成为至高无上的荣誉,不仅仅因为它代表了科学文明的最前沿,还源于它对人类自身的关注与推动。
更多...




非暴力——和平的真谛

  
  人,天生即有对安全的强烈渴望和需求,并且这种需求因其常常无法被满足而变成了奢侈品。有时人们甚至不得不为了得到这种安全与和平,以生命的代价去追求。于是一位阿富汗儿童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令人心酸的诗句“在我们的国家没有人老去,因为所有人都在迈向死亡。这样的情形要维持多久?我的心中热血沸腾。即使我将要走向绞架,我也会继续写下我的诗句,用我的言语为纸页着色。”他的同龄人还不知忧虑为何物,而他却已不得不考虑生存与抗争。
  
  “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诺贝尔和平奖

更多...




百年诺贝尔奖外奖

  百年实在值得回首,因为百年来诺贝尔奖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雍容。不过,今天也许更是一个应该前瞻的日子,因为寿辰一过,诺贝尔奖又将开始一个新的百年旅程,今天是下一个百年的起点。
  诺贝尔百年之际,我们把眼光放出百年,评出了一些诺贝尔奖之外的奖项,别有一番滋味!
  谨以本篇献给值得尊敬的一切为人类科学文明进步做出贡献的他们!
  “在此我要求遗嘱执行人以如下方式处置我可以兑换的剩余财产:将上述财产兑换成现金,然后进行安全可靠的投资;以这份资金成立一个基金会,将基金所产生的利息每年奖给在前一年中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对于获奖候选人的国籍不予任何考虑,我在此声明,这样授予奖金是我的迫切愿望……”
                      ——诺贝尔

更多...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