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电视指南 |  体育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国家地理 |  生活频道 |  视听在线

首页         



中国人的诺贝尔情结


  为诺贝尔奖贺百年之寿,实在不能不带一些遗憾。因为中国人的诺贝尔梦已经做了太久,尽管已经有杨振宁、李政道等6位华裔科学家和高行健获得了诺贝尔奖,但中国本土百年间始终无人能够问鼎,好梦终难成真。我们可以狷狂的对它嗤之以鼻,可以愤愤的指责它的傲慢与偏见,甚至可以去怀疑它存在的价值,可在科技方面的短缺始终是我们的难言之痛,因为科技领域的落后是这其中的最大因素!国人的诺贝尔情节也难以轻松挥去!

   新世纪 中国离诺贝尔奖有多远?

  目前全世界已有30多个国家的科学家在诺贝尔奖中榜上有名,但中国本土科学家仍在榜外游离。这一事实也导致中国民众有很强的“诺贝尔情结”,“中国距离诺贝尔奖究竟有多远”之类的话题不时见诸于媒体。许多科学家也在探讨中国获奖的可能性、已具备的条件和某些方面的劣势,一位著名科学家认为:中国离这个奖只有一步之遥了。另一位诺贝尔奖得主则宣称:中国在20年内一定能得奖。

  在过去的100年中,中国曾经有三项科学成果与诺贝尔擦肩而过:赵忠尧的正负电子对湮灭实验;王淦昌发现“反西格马负超子”和中国科学家第一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可以参加诺贝尔科学奖的评选。回顾历史和科学界对这三项研究成果的功过评说,我们的结论是:这三项科学成果都达到了诺贝尔科学奖的评选资格。但也都因为种种原因与诺贝尔科学奖一再错过。

   科学无国界,随着改革开放的大踏步进行,中国科学家与国外学术界的交流正日益频繁,大量中国科学家正与国际上著名的专家、学者一起并肩从事顶尖的研究工作。有人做过这样一项调查发现,美国物理界、数学界、医学基础研究、电子计算机领域方面,中文几乎已经变成第二语言,因为在这些领域工作的多数研究者都是中国人。

  目前大约有300名左右的中国科学家活跃在国外的主流学术社会中,他们的许多研究成果已经被国际学术界所接受。他们中的许多人与国内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或共同从事着研究工作。近年来国内的基础研究水平,特别是瞄准国际尖端课题的选项方面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虽然从总体上看,中国的科技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但中国在高能物理、生物科技方面的研究设施和研究成果都已经是国际一流的。诺贝尔科学奖是奖励给那些“高、精、尖”项目的发明者的,因此尽管整体略有落后,这并不妨碍中国科学家向诺贝尔科学奖攀登的愿望。

  然而,国内的中国自然科学奖已经连续3届首奖空缺,这也更说明了我国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缺少原始创新,缺乏自主独立科学知识产权重大发现。看来拿奖和拿什么奖不是最重要的,以一份平常心潜心研究力求在科技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尽快跟上国际科技界的步伐才是最重要的!

  长期以来,中国作家对自己迟迟未能在诺贝尔文学饭桌上分一杯羹而耿耿于怀。其实对于未获文学奖,我们倒不必有太多的遗憾。因为文学国界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由于评委会位于瑞典这一北欧国家,它不可避免地会更加关注这些国家的文学作品,而地理位置、文化背景、语言以及意识形态的差异都会对评奖产生影响。萨特曾说:写好作品是我的职责,有读者的关注就很满意。毕竟千百年来能流芳百世的依然是作品,而获奖只不过是一个虚空的名头罢了。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