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诺贝尔奖将迎来它的百岁生日。
百年很长,历经风雨之后,诺贝尔奖在其巨额奖金的背后积淀了更浓郁的科学和人文精神:对执着追求理想的赞赏,对世界和平的期盼与追求,对人类生命之迷及其发展的关注,对人性与文明的感叹;百年又很短,对于永恒的科学和人类文明的追求来说,百年诺贝尔更象是一个正当花季的少年……
百年诺贝尔是一块圣地,但却决不是净土,它有最闪光的地方,也有令人失望与遗憾之处。央视国际将推出系列报道,关注诺贝尔奖世纪华诞。
非暴力——和平的真谛
人,天生即有对安全的强烈渴望和需求,并且这种需求因其常常无法被满足而变成了奢侈品。有时人们甚至不得不为了得到这种安全与和平,以生命的代价去追求。于是一位阿富汗儿童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样令人心酸的诗句“在我们的国家没有人老去,因为所有人都在迈向死亡。这样的情形要维持多久?我的心中热血沸腾。即使我将要走向绞架,我也会继续写下我的诗句,用我的言语为纸页着色。”他的同龄人还不知忧虑为何物,而他却已不得不考虑生存与抗争。
“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诺贝尔和平奖
一百年来,铭刻在诺贝尔和平奖杯上的一个个名字为我们清晰的印证了人类渴求和平,追求和平的脚步。
一百年的打磨,使得发展到今天的诺贝尔和平奖已远远超出仅仅是为了奖励的初衷,它蕴涵了更广博的“爱”心和对人类自身的关注。
而在将近40年前,一位黑人牧师以他的鲜血和生命证明了这一点。这位黑人民权领袖在1964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并不仅仅因为其在民权运动中的贡献,还在于他是个非暴力运动的倡导者。非暴力,这才是和平的真谛。
非暴力——和平的真谛
马丁·路德·金的智慧与伟大就在于他是一个非暴力主义者,他反对一切以暴力来获取民权与和平的形式,这本身就是对和平尊严的维护。他在向全世界高呼要权益的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在争取合法地位的进程中,我们不要用错误的行动使自己犯罪。我们不要用仇恨的苦酒来缓解热望自由的干渴。我们必须永远站在高处,使我们的斗争方式保持尊严,坚守纪律。我们一定不能使富有创造性的抗争沦为使用暴力的低下行动。我们必须努力不懈站在以灵魂力量来对付肉体力量的神圣高度。”
以暴制暴只能在民众之间造成更多的伤亡和不幸,在种族之间造成更大的、无法逾越的鸿沟。索要民权本来是一个正义的行动,而如果因为它的正义性就可以践踏鲜血和生命的话,那么民权运动者与以暴力对待黑人的人没有任何区别。要想获取他人的尊重,树立自己的尊严,首先自己必须意识到这些尊严。维护和平的道理也是一样,如果要用暴力手段、用恐怖主义来谋求和平,无异于是“以油灭火”。
1964年,这位黑人牧师因其为美国黑人争取民权的不朽贡献,并且不懈努力地倡导“非暴力”而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然而和平之路总是充满了荆棘,作为黑人领袖的金,声望日高,同时也招来了种族主义者的痛恨。1968年4月4日,马丁·路德·金在支持清洁工人争取同工同酬的教堂集会上为种族主义分子所暗杀,这位民权领袖为其所追求的平等民权献出了39岁的年轻生命。不过马丁·路德·金的非暴力理念已深植美国人民甚至世界人民的心底,无论男女老少,白人、黑人,都在每年1月的第三个星期一唱起"We Shall Overcome",和平地纪念他的逝世。
马丁·路德·金的成长历程
马丁·路德·金,1929年1月15日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一个黑人牧师家庭。年少的金从母亲那里学会了怎样去爱、同情及理解他人;从父亲那里学到的是果敢、坚强、率直和坦诚。15岁时,聪颖好学的金以优异成绩连跳两级,进入摩尔豪斯学院学习,成为院长梅斯博士的高材生。
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正值战后经济发展的巅峰时期,强大的政治与军事力量使它一举成为“自由世界”的盟主。然而那些在战争期间维护过民主事业的黑人却在美国国内受到了歧视和压抑,无论在政治还是经济上。面对丑恶、冷酷的现实,年仅17岁的金矢志为社会平等与正义作一名牧师。
1955年12月,一位42岁的黑人妇女罗莎·帕克斯乘坐蒙哥马利市公共汽车公司的汽车时,拒绝给白人男子让座,被警察以“擅占白人专座”的罪名拘捕,判处监禁14天或罚款14美元。这件事激起广大黑人群众的义愤。在金和其他黑人领袖组织的“蒙哥马利改进协会”的号召和领导下,近 5万名黑人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抵制公共汽车运动。抵制乘车运动持续了整整一年,美国最高法院不得不于1956年判决取消地方运输工具上的座位隔离制,宣布“在公共汽车上实行种族隔离,即为违反宪法。”这是南部黑人第一次以自己的力量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1957年1月,60位黑人牧师在亚特兰大组成了“南部基督教领袖联合会”,金被一致推举为该大会主席。从此,他身上的凝聚力更强了。为了正义与和平,他紧张地往返于美国南、北各大城市,四处奔走呼号。
1960年2月,在北卡罗来纳州格林斯博罗市,4名黑人大学生被一家餐馆拒之门外。“南部基督教领袖联合会”便组织南部各大、中城市的黑人进行了大规模“静坐”示威活动。结果,迫使南方社区的几十家联合商店分别在1960年和1961年取消了便餐部的种族隔离制。
1963年,为了使世界人民关注美国种族隔离问题,金会同其他民权运动领袖组织发起了历史性的“向首都华盛顿进军”的运动,要求职业和自由。就是在这次斗争中,金发表了他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这一斗争终于使国会通过了1964年民权法案,授权联邦政府取消公共膳宿方面的种族隔离,宣布在公营设备方面和就业方面的种族歧视为非法。
在1965年的亚拉巴马州塞尔马地区,适龄投票的黑人只有20.1%获得了投票权。而且受到诸多限制,例如每月只设两天给他们登记投票,到时却安排警察在街上殴打他们。有时还要求他们答一些莫名其妙的问题,例如“一块肥皂有多少个泡”。3月7日,塞尔马的黑人不满政府无理剥夺他们的投票权,决定游行到州首府蒙哥马利,但在经过埃蒙德佩图斯桥时,警察向游行队伍施放催泪弹,又用木棍殴打游行人士,结果造成100人浴血的“埃盟德佩图斯桥”惨剧。两个星期后,马丁·路德·金带领数百人成功游行到蒙哥马利。这次胜利迫使美国南部白人政客消除以往对黑人的歧视。
我有一个梦想
早在上大学的时候,金就孜孜不倦地吸收了众多哲学大师的思想。他潜心研究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列宁的共产主义、法国哲学家勒努维埃的人格主义、爱尔兰哲学家伯克利的道德理想主义。他精心研读柏拉图、卢梭和托洛的著作,潜心钻研尼采的“超人”哲学和甘地的“非暴力主义”。他以这些大师们的观念为沃土,播撒自己信念的种子,并形成了独到的理论。尤其是“圣雄”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主义,更是他所有信念的基础。
金认为,人人生而平等。不论男人女人、黑人白人、老人小孩和智者愚者,也不管人的爱好、资历和财产是否相同,都是人,是能够思维的人类大家庭中的一员,应该受到尊重。金主张公正无私的爱、普遍的爱,爱一切人,甚至要爱敌人。“敌人不爱你,因为敌人不懂得什么是爱;我们爱敌人,是对一切人的救赎性的善良态度。”信仰人的尊严和价值、基督教的普遍仁爱、甘地的不合作精神,构成了金的思想基础和行动准则。
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在美国林肯纪念堂前广场的集会上发表演说时,将他的全部信念与梦想深蕴其中:“我有一个梦:有一天,这个国家将站起来,并实现它的信条的真正含义:“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即所有的人都生来平等。……我有一个梦:我的4个小孩将有一天生活在一个国度里,在那里,人们不是从他们的肤色,而是从他们的品格来评价他们。 ……我有一个梦:有一天,每一个峡谷将升高,每一座山丘和高峰被削低,崎岖粗糙的地方改造成平原,弯弯曲曲的地方变得笔直,上帝的荣耀得以展露,全人类都将举目共睹。”“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这就是我们的希望。这就是我带回南方的信念。怀着这个信念,我们能够把绝望的大山凿成希望的磐石。怀着这个信念,我们能够将我国种族不和的喧嚣变为一曲友爱的乐章。怀着这个信念,我们能够一同工作,一同祈祷,一同奋斗,一同入狱,一同为争取自由而斗争, 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终将得到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