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电视指南 |  体育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国家地理 |  生活频道 |  视听在线

本周内容     栏目介绍     主创人员     精彩回顾         



华北明珠白洋淀


  赵忠祥: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东方月:大家好!

  赵忠祥:朋友们都注意到了,我们的演播现场,今天有一些新颖的布置,在观众席的后面还有一幅大型题词“华北明珠白洋淀”。今天我们的话题就是——白洋淀!

  东方月: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今天到场的嘉宾:

  尹澄清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

  高俊杰 河北省安新县县志主编

  刘宗武 天津

  赵忠祥:无论从自然的角度还是从人文的角度,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白洋淀的影响都非常大。因此,从古至今,围绕着白洋淀,便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诗词、动人的传说以及脍炙人口的文章。特别是孙犁先生的小说《白洋淀纪事》之一的《荷花淀》,以其清新、纯朴、自然的风格开创了中国文坛上一个重要流派——荷花淀派,使得白洋淀的影响更加广远。刘老师就是研究者之一。

  刘宗武:是的。白洋淀的名气可以说是由孙梨先生的作品打出来的

  东方月:今天来到我们演播室现场的,有来自白洋淀之乡河北省安新县的朋友,空军第六研究所的朋友,还有北京万隆众天会计师事务所的朋友,欢迎大家。下面我想问一下北京的朋友,你们当中有谁到过白洋淀?请举手。

  东方月:没有去过白洋淀,但是知道白洋淀的朋友请举手。

  东方月:好,下面我想向没有去过白洋淀,但是知道白洋淀的朋友们提两个问题:一、你是怎样知道白洋淀的? 二、你心目中的白洋淀是什么样的?

  东方月:朋友们通过各自的理解,对他们心目中的白洋淀进行了描述。那么真实的白洋淀是什么样子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屏幕。

  东方月:好,这个问题请我们来自白洋淀故乡——安新县的朋友们回答。白洋淀中有多少淀泊,多少沟壕水道,多少环水村庄?

  观众:白洋淀内共有沟壕3700条;有大小不等的淀泊143个,其中百亩以上的99个;淀内有水区村39个。

  赵忠祥:一片白洋淀,拥有3700多条沟壕,140多个淀泊和30几个水区村,这种格局,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都是不多见的。因此,就外观来讲,白洋淀既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天然湖泊,又不同于人工修建的水库。但是,从宏观上讲,366平方公里的面积,使得它同样具有“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雄浑;从微观上讲,被河道及苇田分割成的一个个淀泊,又展示着“半亩方塘一鉴开“的轻灵。因此,我们把白洋淀评价为神奇,说它是华北明珠,我想任何人也不会觉得过分。说它是华北明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白洋淀相当于华北的肾,对于华北地区气候的调节,特别是空气干湿度的调节,气温的调节,都是起着相当重要作用的。

  尹澄清:讲白洋淀的湿地作用是… …

  东方月:我没有去过白洋淀,知道了它的神奇,我已经很向往这个地方了,它还有这么重要的作用,我就更想了解它了,不知朋友们是不是有同感。我们已经知道,白洋淀里有39个水区村,这些水乡家庭是怎么生活的,观众朋友们一定会感兴趣。

  赵忠祥:宋祖英的这部电视片讲就是在白洋淀拍摄的,讲的是白洋淀水上人家娶亲的故事。白洋淀水上人家的这种生活情趣,也许就来自于它的神奇。那么,我们先来说说白洋淀如此奇特的地貌是怎样形成的呢?这个问题我们请专家来解答。

  尹澄清:据我国最古老的地理典籍《山海经》记述,上古时期白洋淀一带是黄河故道。当时,中原地区“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大禹治水,开凿河道,引洪入海,最后一站到达的就是现在的泛白洋淀地区,也就是河北省中部的东侧,相当于现在的保定、沧州等地区,大禹就是在这里把黄河引入渤海的。因此,白洋淀是古黄河发源以来第一次北决入海的流经处。滔滔黄河夹带着大量泥沙淤积出了白洋淀周边的冀中大平原。白洋淀当时是一片洼地,由于它处在黄河末端,所以受泥沙淤积的影响较少。到了公元前602年,就是周定王五年,古黄河改道南移,由于白洋淀是一片洼地,黄河改道之后仍有大量的水存积在这里。同时,古黄河的一些支流,比如滹沱、浣水、滱水、博水、卢水、泒水等等,并没有随着黄河的改道而改道,它们仍然沿着古黄河河道注入白洋淀,这样的河流一共有九条,由此也就奠定了白洋淀“九河下梢”的格局。

  赵忠祥:“下梢”就是尾部、终点。“九河下梢”就是说那九条河流到白洋淀也就到了它们的尽头。其实在古汉语里“九”字不一定是实数,古人常常用三或者九来形容数量非常多。比如屈原的《九歌》,其中就包含了十一篇作品。那么白洋淀一方面接纳九河之水,一方面又把自己的水注入海河,最终汇入渤海。因此白洋淀属于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

  东方月:刚才专家也谈到了,白洋淀是古黄河改道后留下的一片积水洼地,照理说它应该是一个天然湖泊了。那么白洋淀真的是由于纯天然因素形成的吗?

  赵忠祥:白洋淀本来是一片洼地,是包括六郎亘、唐堤在内的多处人工堤坝的修筑,才使得这片洼地最终变成了湖盆。湖泊的形成至少要有两个要素,一个是盆地,一个是水源。白洋淀盆地的形成包含了很多人工因素,那么白洋淀的水源是否也有人工因素的介入呢?

  高俊杰:这个问题就说来话长了。东汉末年,曹操在统一中国北方的过程中出于军事运输的需要,曾经对白洋淀周围的河流进行过大规模的治理、改造。比如说开凿白沟水渠,阻止淇水流入黄河;开凿平虏渠,沟通滹沱河与泒水等等。曹操这些水利工程的兴建,对于今天海河水系的形成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对古白洋淀的变迁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再说“九河下梢”,其实从古至今,流入白洋淀的九条河流是经常变化的。比如说易水河,古代的易水河共有三条——北易水,中易水和南易水。其中的南易水是注入白洋淀的。可是现在这条河已经淤平了,没有了,但同时又有其它的河流以各种方式加入到白洋淀来,因此,不管河流怎么变,至少到现在,白洋淀九河下梢的格局没有变化。

  东方月:一个关于白洋淀形成的话题竟引出了这么多的历史名人,大禹、燕昭王、曹操、杨六郎……看来,说白洋淀很神奇,从人文的角度来讲也是不过分的。问题是我们刚刚谈到的才仅仅是白洋淀的外围,那么白洋淀的内部,那么多的苇田,那么多的沟壕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东方月:如果说白洋外部环境的形成是自然条件中融入了大量的人为因素,那么刚才从大屏幕上我们又看到了白洋淀内部的构造完全是人力完成的。星罗棋布的苇田,3700条沟壕,由此我们不能不惊叹人力的伟大。不过当时对白洋淀挖壕是有不同意见的,反对者就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王安石。当然这是另外的话题,我们在这儿就不多说了。

  赵忠祥:白洋淀挖壕是宋辽争战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举措。现在是和平年代,特别是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对自然已经有了新的认识。过去我们讲改造自然,而现在更多提倡的是顺应自然,在顺应的前提下去利用自然。无论山川河流还是动物植物,可以说自然界中的每一个存在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其中更有许多存在是自然生态这一链条上的重要环节。所以,当我们要通过人力对自然界进行变动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又慎。

  东方月:赵老师是利用古代白洋淀开挖沟壕的事例对谈话思想进行了升华。刚才在大屏幕上向我们介绍白洋淀沟壕成因的是安新县县志副主编周润彪先生。今天周先生也来到了我们演播现场,周老师,您好,您刚才讲了白洋淀沟壕的形成,您再说说白洋淀名称的由来吧。

  周润彪:好。汉代之前白洋淀叫什么名字史书上没有记载。就目前掌握的资料,白洋淀第一次被古人写进文章,是晋代词赋家左思的《三都赋》。在《三都赋》里,左思把白洋淀称为“掘鲤之淀”,因此我们也就知道了,至少在晋代,白洋淀是叫做“掘鲤淀”的。

  赵忠祥:淀的意思就是浅水湖泊。深水为湖,浅水为淀。

  高俊杰:是这样。那么白洋淀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史书上是《宋史·河渠志·塘泺》,当时把白洋淀的“洋”写成牛羊的“羊”。当时白洋淀的水势比现在大得多,大风卷起一层层波浪,就像奔跑的羊群。后来人们才为“羊”字加了三点水,形成了白洋淀现在的名字。

  赵忠祥:也就是说白洋淀的名字从古至今也是不断变化的。据左思《三都赋》的记载,晋代的白洋淀叫掘鲤淀,宋代叫白羊淀,是山羊的羊,再后来才确定为现在的名字。

  高俊杰:对。

  赵忠祥:提起左思的《三都赋》在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那是在洛阳,由于左思的《三都赋》写得非常精彩,作品完成后人们竞相传抄。抄的人多了,洛阳的纸就成了紧俏商品,于是商人们趁机提价。有一个成语叫“洛阳纸贵”,就是从这儿来的。

  高俊杰:是这样。另外,关于白洋淀的名称,还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白洋淀有143个淀泊,较大型的99个。在这99个淀泊里,就有一个淀叫白洋淀。由于它是白洋淀所有淀泊里最大的一个,所以后人也就把整个淀区称为白洋淀了。因此,狭义的白洋淀指的是淀区中最大的那个淀泊,广义的白洋淀则是指整个淀区。将整个淀区统称为白洋淀起于清代。

  赵忠祥:既然提到了清代,就不能不涉及清代两个最著名的皇帝——康熙与乾隆了。因为这两个皇帝都与白洋淀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那么康熙、乾隆两位皇帝与白洋淀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东方月:赵老师提的康熙、乾隆两位皇帝与白洋淀究竟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我们待会儿再回答。我先问在座的朋友,一提起白洋淀,我们首先想到的,它水面上最多的、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呢?

  观众:荷花,芦苇,鱼,鸟等

  东方月:回答了这么多,也就是说白洋淀的资源是非常丰富。那我就继续提几个资源问题,请各位朋友来回答。第一个问题是,白洋淀的鱼类资源有多少种?

  观众:白洋淀的鱼类目前约有18种,其中名贵鱼类有桂鱼、鳗鲡等。产量以鲤鱼、黑鱼、鲫鱼最高。

  观众:除了鱼类,我们白洋淀还出产甲鱼。螃蟹、青虾的产量也很高。

  嘉宾:我们从五十年代就利用白洋淀水面开始了各种鱼类的人工养殖,后来又发展了蟹类、虾类的人工养殖。通过人工养殖,不仅丰富了白洋淀的出产,也满足了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需求。

  东方月:非常凑巧,我们在白洋淀拍摄到了对人工养殖鱼类的捕捞镜头。下面我们就通过大屏幕,共同分享渔民们丰收的喜悦。

  东方月:真精彩,那个渔民抱着大鱼就像抱小孩似的。好,领略了白洋淀的鱼类资源之后,我们现在提出第二个问题:白洋淀的水生植物有多少种?

  嘉宾1:这个问题很难确切回答,因为白洋淀水生植物太丰富了。仅经济水草,也就是具有经济价值的水草,据1980年的调查,白洋淀的蕴藏量就达96万吨。除此之外,还有萍科植物、禾本科植物、莲科植物、菱科植物、龙胆科植物……实在是太多了。

  嘉宾2:白洋淀水生植物非常丰富,但是最被淀区民众看重的共有四种,当地人称为“一花、三宝”。一花就是荷花, 三宝我们当地人说:“白洋淀有三宝,芒子、鸡头、老菱角”。

  尹澄清:白洋淀的荷花独俱特色,非常多,也非常美。孙犁的小说《荷花淀》就是以白洋淀的荷花命名的。每当夏天荷花开了的时候,满淀锦绣,就连吹出来的风都是香的。“一花三宝”中的“三宝”其实是三种水生植物的果实,都可以吃,不仅味道香甜可口,而且营养丰富,所以历来被淀区人民所看重。而荷花凋谢之后结出的莲子也是可以吃的,并且非常名贵,还有莲藕。因此,这“一花三宝”实际上都与饮食文化有关。

  赵忠祥:提起莲子我倒想起了一条民间谚语,叫做“千年的鱼籽,万年的莲籽”。莲子的生命力非常强,即使在干旱无水的地方被弃置多年,它的生命因子也不会被破坏,一但条件适宜马上会破壳而出,开出美丽的花朵。历史上白洋淀曾数次干淀,时间最长的是在明代,有时甚至干淀几十年,各类水生植物踪迹全无,人们在干涸的淀里耕种、牧马,完全是一片旱区田园的风光。可一但有水灌注,满淀的荷叶依然繁茂,满淀的荷花依然盛开。这种直面困苦,忍辱负重,延续种族的顽强生命力实在是让人既感动又敬重。

  尹澄清:是这样。荷花历来为中华民族所推崇,比如“出污泥而不染”,就是把它当成了高洁的象征。

  赵忠祥:还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是把荷花视为了纯真的典范。

  高俊杰:其实白洋淀中的水生植物除了一花三宝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种,就是大屏幕上曾经出现过的芦苇。在白洋淀中,芦苇的种植最广,产量最高,自古以来,白洋淀人民就利用芦苇进行编织加工等副业生产。历史上,白洋淀的苇席远近闻名。刘备桃园三结义之前,靠编履贩席为生,他卖的席子,就是白洋淀生产的。

  赵忠祥:刘备当时在涿州啊。

  高俊杰:对,在涿州。涿州离白洋淀不是很远,最主要的是涿州一带不产芦苇,而离涿州最近的芦苇产区就是白洋淀,所以刘备卖席,一定是白洋淀的苇席。这一点我是做过大量考证的。

  赵忠祥:也就是说刘备当时是个二道贩子,买了白洋淀的苇席,到涿州去卖。

  高俊杰:所以孟子说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苦其心智。这也是一种磨练。

  东方月:刚才讲到了白洋淀的苇席。大家请看,这就是白洋淀的芦苇,这是苇席,这是近几年研制出来的芦苇工艺画。哎,这里有一个罐头瓶儿,瓶口上还有一个用芦苇编成的漏斗形的盖儿。这儿还有一块铁板和一根木棒儿。下面就请咱们北京的朋友猜一猜,这几件东西是做什么用的?

  东方月:刚才几位朋友根据各自的理解猜测了这几件东西的用途,他们说的对不对呢东方月:真神奇,罐头瓶儿捕虾,敲铁板捕鱼,看起来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创造一方文化。好,现在我们提出第三个问题:白洋淀野生鸟类有多少种?

  观众:目前白洋淀有野生鸟类大约40多种,其中属于国家二级以上保护动物的有8种,比较著名的有大天鹅、小天鹅、海鸬鹚、丹顶鹤、灰鹤等等。

  观众:我们白洋淀已经建立了禽鸟自然保护区,今后淀里禽鸟的种类一定会更丰富,数量也一定会更多。

  东方月:看来你们对自己的家乡确实是既熟悉又充满了感情,回答起问题来也是争先恐后的。那么我们在白洋淀拍摄到了一些野生禽鸟的镜头,现在播放出来,请你们辨认一下这些鸟都叫什么名字。

  东方月:你说它叫什么?

  观众:长脖子老等。

  东方月:它为什么叫“长脖子老等”呢?

  东方月:人类把守株待兔视为最愚蠢的行为,没想到鸟类当中还真有靠这种方式生存的。看来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白洋淀有么多的资源,有那么多神奇的鸟,了解了这些,我们对赵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就容易回答了。那么康熙、乾隆两位皇帝与白洋淀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观众1:打鸟。康熙和乾隆都曾经到白洋淀进行水上围猎,一般称为水围。其中康熙前来水围近40次,乾隆也来过4次。

  观众2:康熙和乾隆与白洋淀的关系不仅仅是水上围猎,为了方便水围时休息和处理公务,这两位皇帝还在白洋淀修建了四处行宫,康熙还在郭里口行宫题字“溪光映带”;乾隆也曾在端村行宫题字“问源亭”。

  东方月:康熙和乾隆都是极有文彩的皇帝,他们巡幸白洋淀,自然也就留下了许多诗作。我想来自安新县的朋友一定熟悉这些作品,有哪位能给我们背诵一首?

  嘉宾:康熙有一首诗叫做《风阻驻跸白洋淀偶成》,诗中写道:“平波数倾似江声,风阻湖边一日程。可笑当年巡幸远,依稀吴越列行营。”从见到这首诗我就非常喜欢,所以一直把它印在名片的后面。

  东方月:这首诗的意思您能解释一下吗?

  嘉宾:这首诗的意思是说,面对丝毫不逊色于江南的白洋淀景色,回想自己当年为寻求这样的美景而劳师动众、千里跋涉,现在真的很为自己已往的举动而感到不好意思。其实呢,江南景色与白洋淀景色可以说是各有千秋,康熙说自己当年巡幸江南的行为可笑,只是要通过这种手法来表达他对白洋淀的赞美之情。当然,白洋淀也确实值得赞美。

  嘉宾:乾隆有一首《驻跸赵北口作》,诗中也是把白洋淀与江南景色相提并论。赵北口位于白洋淀通往海河的出水口处,三国时公孙瓒曾在此屯兵。前边提到白洋淀地处“燕南陲,赵北际”,“燕南陲,赵北际”这句话就出自《后汉书·公孙瓒传》。常胜将军赵云赵子龙最早就是公孙瓒的部下,后来为刘备的诚意所感动,才转而追随刘备,忠心不二。那么乾隆在《驻跸赵北口》这首诗里是怎么描绘白洋淀景色的呢?他说:“万柳跋长堤,江乡景重题。谁知今赵北,大似向杭西。”其中“大似向杭西”一句就是说白洋淀的景色完全可以与杭州西湖相媲美。

  观众:现在的游人到了白洋淀,也有同感,有人就写过这样一首诗:早知此地如仙境,何必千里下江南。

  赵忠祥:看来到过白洋淀的人,无论是什么人,都会有相同的感觉,只是表达的词句有差异罢了。康熙与乾隆先后四十多次巡幸白洋淀,留下了大量的诗歌,还建了四处行宫。二百多年来,由于战火和天灾,现在这些行宫都已经荡然无存了。至于两位皇帝当年水上围猎的情景,在一些典籍诗文中倒是零星可以见到。清代一个叫王应鲸的人就写过一首诗,其中提到:“虞巡二月放春围,禽鸟依依满淀飞。法祖有灵知默佑,龙颜一笑万家肥。”皇帝进行水围,士兵们每次都要踏毁许多农田,因此每次水围之后,皇帝都要下旨减免当地赋税,所以说“龙颜一笑万家肥”。那么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当年是怎样进行水围的呢?我们通过大屏幕听一听历史学家的介绍。

  赵忠祥:专家介绍了康、乾两位皇帝水上围猎的情景,士兵们万箭齐发,鸟在死亡,鸟的羽毛雪片一样飘落,虽然壮观,也很残忍。现在捕杀野生鸟类是绝对不允许的了,属于违法行为。尹老师,关于白洋淀的资源,咱们做过哪些研究?

  尹澄清:由于生态环境变化,给白洋淀资源带来的变化……

  赵忠祥:通过我们前边的谈话,大家已经了解到白洋淀是美丽神奇的,资源是丰富的,包括它名字的变迁都包含着许多文化色彩,白洋淀的人民更是勤劳善良的。他们热爱自己的生活,热爱自己的家乡。正因为如此,六十几年前,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肆无忌惮地践踏上这块圣洁的土地时,白洋淀人民愤怒了。他们拿起近乎原始的武器,与侵略者展开了殊死的斗争,在白洋淀上奏响了一曲不屈民族的昂扬颂歌。

  东方月:小兵张嘎的故事大家都非常熟悉,许多朋友也知道小兵张嘎的故事就发生在白洋淀。但是一些朋友也许不知道,小兵张嘎这一艺术形象是有生活原型的,并且他的原型之一,著名战斗英雄赵波老人至今仍然健在。在白洋淀拍摄期间,我们有幸采访了这位可敬的老人。

  赵忠祥:赵波老人一生中参加过无数次战斗,他与战友们一起,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闪光的一页。正因为如此,抗日战争时期的白洋淀才引起了许多作家的关注,这些作家以白洋淀人民抗日斗争事迹为素材,创作了许多颇有影响的文学作品。其中有孙犁的《荷花淀》。

  东;关于白洋淀的文学作品还有很多,穆青的《雁翎队》,长篇小说《新儿女英雄传》也是以雁翎队为创作对象的。那么谁能回答,白洋淀的抗日游击队为什么叫雁翎队?

  嘉宾1:雁翎队名称的由来… …

  嘉宾2:白洋淀处于北京、天津、石家庄的中间地带,又是直通天津、保定的水运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所以,无论是抗战时期还是解放战争时期,我们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包括朱德、聂荣臻、杨成志、吕正操、孟庆山、王丙乾、林铁、白求恩等都到过这里,白洋淀至今还流传着许多朱老总的故事。

  东方月:你能给我们讲一个吗?

  嘉宾:朱德与“爱民井”的故事…

  赵忠祥:白洋淀自古就是风云际会之处,加之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因此,从古至今这里留下的足以写进历史的事情就非常多。著名的荆轲刺秦王,荆轲赴秦之前与太子丹告别,高渐离击筑,荆轲高唱“风萧萧兮易水寒”,这一系列事件都发生在白洋淀附近。至今那里还留有秋风台的遗迹和古秋风台断碑。想象当时秋风怒号,易水河被狂风掀起的浪涛奔涌着汇入浩淼的白洋淀。就在这秋风和浪涛里,荆轲昂然而立,引吭高歌;送行的将士全都目蕴烈火,怒发冲冠,那该是一幅多么悲壮的图景啊。

  高俊杰:历史上白洋淀周围这种悲壮的故事发生的实在不少。比如宋代名将杨延昭奉命把守三关口,就曾经在白洋淀地区和辽兵进行过非常激烈的战斗,至今白洋淀地区还留传着许多关于杨六郎的故事。当然这些故事有些是史实,有些是传说。比如白洋淀中有一个淀叫烧车淀,关于烧车淀名称的由来,就是一个与杨六郎有关的传说。

  赵忠祥:刚才专家已经说了,他讲的这个故事只是一个传说。那么烧车淀名称的真实来历是怎样的呢?据史料记载,说有人拉了一车生石灰从烧车淀旁经过,忽然下起了大雨。生石灰碰到水会产生极大的热量,后来这车生石灰就自燃了,把车也给烧毁了,因此这个地方就叫做烧车淀。这是史料记载的较真实的情况,不过听起来特没劲,远不如传说那么引人入胜,因为传说中往往浓缩了人的某种理想,某种愿望。

  高俊杰:确实是这样,再比如白洋淀形成的传说,前边说过,白洋淀中较大的淀泊有99个,传说中这99个淀泊是怎么来的呢?

  东方月:传说确实是美丽的,但即使没有这样的传说,现实中的白洋淀仍然是神奇的、美丽的、迷人的。下面,我们有请马玉涛老师为我们演唱歌曲《白洋淀风光美》,让我们通过她的歌声,对白洋淀的美好再做一次深情的回顾。

  东方月:通过歌声与图像,我们再一次领略了白洋淀的魅力。这么美的地方理应得到人们的关爱,这么迷人的地方理应充满欢笑与温馨。

  赵忠祥:但是从有史料记载开始直到解放前那一千余年的时间里,洪灾、旱灾、蝗虫、战乱加上统治者的剥削,使得白洋淀地区的人民水深火热,饱受荼毒。灾情严重时,甚至达到了卖儿女,人相食的地步。即使好年景也难以维持温饱,正如当地民歌唱的那样:“提起渔民真是难,无网无棹又无船,打上鱼儿不值钱,十斤鱼虾换斤盐”。那么新中国成立以后,白洋淀的情况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是不是请安新县的朋友给谈一谈。

  嘉宾:新中国成立以后,白洋淀地区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各级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各方面的生产都得到了较大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另外,党和国家对白洋淀的建设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从1950年起,党、政、军领导就经常到白洋淀视察。1972年,针对白洋淀未来的发展,周恩来总理亲自确定了“缓洪滞沥,蓄水灌溉,渔苇生产,综合利用”的十六字治淀方针。之后,邓小平、李先念、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先后针对白洋淀的建设、发展、治理等问题进行过重要批示,这些批示对白洋淀今后的发展起到了高屋建瓴的指导作用。1991年,江泽民总书记亲自视察了白洋淀,钱其琛、吴邦国、温家宝等国家领导人也先后来到白洋淀视察,给白洋淀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极大的鼓舞。

  赵忠祥:一个白洋淀,牵动了那么多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心,可见白洋淀的重要。我们保护它的责任也是相当重大的。

  尹澄清:是的,白洋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优美的风光,丰富的物产。但是如果从战略的高度来考察,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如此看重白洋淀,考虑最多的恐怕还是生态方面的原因。

  东方月:好,观众朋友们,这期节目又要和大家说再见了。通过这期节目,我们了解了白洋淀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革命传统文化,以及白洋淀的物产,白洋淀的风光。

  赵忠祥:最主要的是我们还了解了白洋淀在生态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我们国家类似白洋淀这样的湖泊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关爱它们,保护它们,因为只有它们的健康存在,我们人类的生活才能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