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浙江选手占旭刚在悉尼奥运会男子举重77公斤级比赛中夺冠比作一支盛开的牡丹,纵观第九届全运会男子举重比赛,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一花将引众花开。”
中国男子举重比赛的成绩从来没有如此让人激动。中国举重协会秘书长钱光鉴为此握着记者的手,兴奋地说:“成绩不错,值得庆贺!”
接连不断、覆盖7个级别的破超纪录是一个明证。在四天的比赛中,共有1人1次超1项世界纪录,4人6次超5项超亚洲纪录,7人9次打破9项全国纪录。此外,还有2人4次超3项世界青年纪录,1人5次打破3项全国青年纪录。
更让人兴奋的是,在全部8个级别中,有5个级别的成绩“逼近”世界水平。62公斤级比赛中,广东选手苏飞翔夺冠的总成绩超过世界纪录2.5公斤。69、77公斤级冠军总成绩比世界纪录只低5公斤。56、85公斤级冠军总成绩与世界纪录也只有10公斤的差距。
男子举重自第一届奥运会起,便是奥运会项目。拥有多达8块金牌的举重一直是各国体育界竞争和关注的焦点。与女子举重独霸世界的情况不同,我国男子举重长期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并不占优势。针对这一现状,中国举重界决策层确定了“主攻中小级别,带动大级别”的战略方针。现在看来,这一方针正在取得引人瞩目的成效。假以时日,在未来的奥运会上,具有冲击金牌实力的将决不仅仅是77公斤一个级别。
主攻中小级别还要同时“带动”大级别。九运会举重赛也清楚地告诉我们:我国男子举重大级别上的“瓶颈”制约仍未突破。一组简单的数字就可以让我们看到其间的差距:94公斤级冠军、江西选手秦广的总成绩与世界纪录相差30公斤,105公斤冠军、江苏选手崔文华的总成绩低于世界纪录45公斤,而105公斤以上级的冠军、吉林选手韩文亮尽管已经将总成绩全国纪录提高了5公斤,与世界纪录的差距仍然高达47.5公斤。
尽管差距很大,但我们没有必要对男子大级别举重项目的发展悲观失望。悉尼奥运会上,夺得105公斤和105公斤以上级冠军的都是亚洲选手;在94公斤级比赛中,亚洲选手也闯入了前4名。江苏选手崔文华也曾经在他最辉煌的时候夺得过男子108公斤级抓举世界冠军,随后又超越过这个级别抓举世界纪录。所有这一切都充分说明:只要我们充分利用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优势,真正突破选材上一味追求“矮胖型苗子”的误区,科学选材,科学训练,我国男子举重运动一定能走过艰辛,迎来辉煌。(奚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