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广州市天河体育中心游泳馆的老馆长,刘焕其老先生亲眼看着体育中心一带从一片破仓库变成新的市中心。
天河体育中心为迎接1987年第六届全运会而建,包括体育场、体育馆和游泳馆,占地58万平方米。广东省和广州市从1984年开工建设,到1987年5月完全建成。这也是广州市第一座综合体育中心,对一座大城市的功能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
体育中心当时的造价是3亿元人民币。如果考虑到物价上涨因素,应该就是现在的12亿元左右,与广东省为九运会而建造的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相当。在当时,3亿元人民币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
不过,善于做生意的广东人在十几年前这样做并没有吃亏。“这里从前是日本人时代的旧飞机场,解放后一直就是各个企业、机关的仓库。”刘焕其回忆说,“总共有几百座仓库房。而周围都是农村。”
但是现在谁也看不出体育中心附近有杂物仓库和农村的影子。在体育中心的正北方,矗立着一座“中信广场”,现在是广州市最高的建筑。一到夜晚,霓虹灯勾勒出大厦的轮廓,双桅顶灯与星空交相辉映。体育中心的南边是繁华的天河城广场,绿树如荫,人流交织。体育中心周边高楼林立,道路通衢,车水马龙,地铁一号线特地在这里设立了两个站头。
“现在这里是广州市最为繁华的商务住宅区,”刘焕其先生说。更具深意的是,广州市的南北中轴线随着天河体育中心而东移。“以前城市中轴线是在越秀区的中山纪念堂—市政府—海珠大桥一线,现在则是广州东站—天河体育中心—领事馆区一线。”从这个角度看,当年选址在此建设体育中心,绝不止迎接全运会那么单纯,而是有着城市战略规划的考虑。
如今,为迎接九运会而建的广东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在更东一隅。从今天的广州市地图看,奥体中心偏安城市东郊,但是焉知今后不是新的市级中心区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已经颇具“功力”——现在还有些荒凉的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附近,交通四通八达。
大城市里的大型体育场馆大多为大型运动会而建,会后则将承担全民健身和日常赛事之需,对聚拢人气、开发新区具有重要作用。从中国举办大型运动会的一些城市看,类似天河体育中心这样一座体育场所带动一个新区的崛起并非仅此一例。北京当年为举办1990年亚运会在北郊四环建设了亚运村,现在那里是有名的高档住宅和商务区。上海的徐家汇体育中心几经扩张,上世纪七十年代建成了上海体育馆,八十年代建成游泳馆,到九十年代又为1997年八运会建设了上海体育场。徐家汇市级副中心从郊区到现在的繁华也正在这一二十年之间,地铁、隧道、公路、高架和“明珠线”轻轨构成的五层立体交通体系蔚为壮观。
在国外,意大利罗马队和拉齐奥队的主场是罗马奥林匹克体育场,也是1960年罗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德国拜仁慕尼黑队的主场奥林匹克体育场则是1972年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如今,它们已经成为一座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奥运会后依然成功地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杨金志、周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