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讲述《讲述》的故事     栏目介绍     主创人员     访问人档案         



一批特殊的照片 (7月3日)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收藏着一批拍摄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航拍照片。为了得到这批照片,中国国家博物馆遥感与航空摄影考古中心的工作人员,用了整整8年时间,先后三次前往美国。这是些什么照片?有何价值?是如何回到中国的?

  一、寻找一批有特殊价值的照片

  说起这些照片,首先要说说杨林。198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系的杨林,现任中国国家博物馆遥感与航空摄影考古中心主任。这批照片的事,就是他和同事们经手办的。

  杨林是在1994年一个全国考古的国际学术会上听说这批航片的,当时航空照片在我国还非常少见。上海华东师大的一个教授,在会上说他们做的南方土墩墓的调查范围非常大,如果用人力步行或按常规的考古方法进行调查,会相当困难,他提出能否用历史航片来帮助进行大面积的考古调查?他说他的一个在美国的研究生向他提起过:美国有一批1928年到1945年期间,由日本军方在侵华战争前及战争期间,为当时发动和扩展侵华战争有意识拍摄的中国大陆的一些军事目标、重要城镇、铁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内容的航空侦查照片,其中还有些战争期间被重点轰炸、打击或侦查的中国某些区域的照片。

  杨林曾在美国看到联合国总部大楼前,有一尊名为化剑为犁的雕塑,它表现出一种把战争的武器化作和平时期为民造福的工具的思想。考古学发展到今天,除了我们传统和常规的野外考古方法外,还要不断地借助一些新的手段和资料。如果老教授说的这批照片,能成为我们自己的藏品资料,我们随时可以拿出来借鉴,用在今天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建设上,提供给我们的考古学家,将有利于我们的考古学研究及对文物的保护和管理。

  航空遥感考古学,就是通过飞机、卫星对地表及地表以下的考古遗迹,进行远距离观察和探测。我国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才有条件开始自己进行航拍,那时正是国家开始大规模的进行基本建设时期,地表环境变化很快,十几年光阴,已时过境迁、今非昔比了。于是这批拍摄于上世纪前期的航拍照片,就成了纪录中国地形地貌最早的航拍照片,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1996年,当中国历史博物馆成立了遥感与航空摄影考古中心后,作为主任的杨林,马上想到了这批远在美国的照片,决定找回它们。

  为弄清这批航拍照片的具体存放地点,杨林查阅了日本和美国的许多相关资料。1998年,他专程去日本调查这些照片的具体存放地点未果。后来了解到了一些相关情况,却说法各异:有人说在美国国家国会图书馆,有人说在美国国家档案馆,还有人说在美国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的资料室。这些照片当时属于间谍照片,这几个部门都有可能保存。但到底是哪一家呢?

  二、找到了这批已解密的照片

  杨林又找在美国华盛顿的一个同学,帮忙打听此事及了解一下若去查阅这些资料,是否需要办理什么法律上的相关手续?同学多方打听,给杨林提供了非常准确的报告:那批航拍照片资料存放在美国国家档案馆。

  按照美国的法律,所有档案资料50年之后都可以解密公开。美国国家档案馆保存的档案资料也不例外,50年后就可解密向公众开放,当时对水门事件的有关资料或二战期间的有关资料,都有这个规定。也就是说,这批航拍照片已经过了50年,同样要解密向公众公布。于是杨林给中国使馆文化处写信,请他们帮忙。中国使馆文化处很快给杨林回信说:通过联系,美方同意他们可以去查阅和研究这批航拍资料。原来,这些侵华日军航拍的照片,在二战后被美军作为战利品收藏;二战结束后冷战开始,又被美国中央情报局作为研究中国的资料;冷战结束后,被收藏在美国国家档案馆。

  1998年7月,杨林和他的几个同事第一次赴美国,他们终于能亲眼看到这些他们期待已久的航拍照片了。

  查阅航拍照片处,是座落在华盛顿市郊的美国国家档案馆新馆。这些资料被收藏在一种密封的铁桶里,一共有3万多张。杨林和同事们每天上午急急忙忙地从华盛顿坐半小时的班车到此。档案馆9点钟开门,入内后,要填一张借阅单交给管理人员,管理人员依照单上所开内容,从档案馆的储藏室拿到外边公众阅览室里的观片间,放在卷片机上逐张逐张地查阅。

  从开单到取出资料交到杨林他们手中的这个程序,一般需要半小时;下午5时闭馆关门,4:30就让借阅者交还资料。开始,大家查阅照片的效率很低,不禁心中焦急:像这样下去,不知要看到猴年马月?

  后来,因为天天去,时间一长,杨林及同事们和档案馆的美方工作人员熟了,就与他商量:在头天闭馆前,杨林他们把第二天需借资料的清单提前交给他,他立即就把这些资料准备好。第二天上午一开门,杨林他们一到就可以马上进行查阅、记录了。如此一来,杨林和同事们的工作效率就大大加快了。

  想方设法地用了20多天,杨林和他的同事们终于看完了3.7万张航拍照片。这些照片涉及中国的28个省、市、自治区,是我国有关部门目前掌握的所有航拍资料中,数量最大、涉及省市最多、时间最早的一批照片。

  三、照片引起他对战争的回忆

  由于长期从事考古工作,杨林去过中国的许多考古遗址、遗迹。在查阅、挑选那批日本军方拍摄的航拍照片时,他经常会看到自己熟悉的地方。当他看到临淄和洛阳邙山这些古墓群的照片时,就想起自己正在开展对古代帝陵的研究,不久前去这些考古现场时,无论是临淄还是邙山,都因为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当地老百姓平掉墓冢,在原址兴建蔬菜大棚,若从天上俯瞰,全是一片白晃晃的塑料薄膜。

  这些古墓随着年代的递增面不断减少。上世纪20年代,洛阳邙山上大的坟丘约有1000多座,50年代剩下800多座,70年代还有300多座。现在他们再正式核查时,只剩下了250多座,或许再过几十年,这些古墓就会荡然无存了。杨林和他的同事们从这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照片上看到的古墓数量,基本上可以印证上面的那组数据。

  几十年来,在地表上所进行的大规模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许多文物古迹的原貌,而这些都是不可再生的。而这些如实反映出当年的地貌和那些古墓数量的航拍照片,站在今天的角度,无论是对这个地区进行保护还是研究,都是非常珍贵的资料,其中一部分有非常高的考古价值。

  由于这些照片拍摄于日本侵华时期,杨林在翻阅这些照片时,发现有一部分非常确切地记载了日军侵略中国时的很多重大历史事件的瞬间。如有三张照片所照的,就是日本投降之前轰炸石家庄的情景:第一张是轰炸前的照片,照片中的方块框出要轰炸的目标范围;第二张照的是正实施轰炸的情景,照片上一片浓烟滚滚;第三张是轰炸之后设施被破坏,房倒屋塌、一片废墟的景象。

  杨林看到这组照片时,只觉得怒气升腾、血脉贲张。虽然他没有经历过那场战争,但他的父辈、老师在不同的场合,都讲过这段历史。他的老家就在石家庄附近,他曾听父辈说过当年躲避日本飞机的轰炸,从石家庄跑进山里。所以他看到石家庄遭到大轰炸,一片浓烟滚滚景象的照片,他就恨得牙痒痒的:这是日本侵略者侵略、蹂躏中国的铁证。

  这些当年的航拍照片,每一张都有着特殊的价值。但3.7万张照片不可能全都买下来,因为经多方努力,他们只筹到了200万元。最后杨林和他的同事们精心挑选了1.1万张照片,准备拷贝后带回国内。然而,就在他们第二次去美国国家档案馆里拷贝照片时,又有了新的发现。

  四、经历9.11的恐怖后运回照片

  杨林和他的同事们在档案馆里翻看解密资料的目录时,发现美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U2高空侦察机和第一代间谍卫星柯罗拍摄的中国和前苏联,包括欧洲一些国家的照片也在解密。其中有我国当年进行核试验爆炸的影像。

  为了说明这批资料别人没有美国独有的权威性及当时的绝密性,美方在目录里像广告一样宣传。杨林他们看到这个资料后非常兴奋,向美国的档案馆方面提出说:除了拷贝那批航拍照片外,对这些U2飞机和柯罗卫星及其所拍的影像资料也感兴趣。U2飞机和克罗纳卫星都是冷战期间,美国普遍使用的侦察设备,它们拍摄的许多照片,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所以杨林他们决定把这些照片也买回来。

  可当他们写借阅单交给管理员时,管理员说:你等等,我去给你找。一连几天,杨林及同事们轮流每天去借,管理员不是说现在找不到,就是说还没整理好,或者说刚解密的资料还在情报部门没转到这儿来。彬彬有礼,理由多多,虽然目录上已经有了,他们就是拿不出来。杨林及同事们觉得美国人对他们在这个问题上还有顾虑,至少是不像前一批照片那么痛快。几经交涉,虽然仍没能买到U2飞机和克罗纳卫星拍摄的照片,但那些日本航拍照片的拷贝工作已经开始。

  然而,就在合同快到期时,2001年,美国突然发生了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事件,杨林他们拷贝照片的工作也因此受到影响。9.11事件后的一段时间,美国政府为以防万一,在各个方面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美国国家档案馆作为重点防护机构,关闭了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开放。那期间,杨林和他的同事们在工作中,从美国的同行口中了解到:为了保证安全,美方把他们在马里兰新馆里的一些资料,转移到西弗吉尼亚山区的山洞里去了。

  鉴于美国那段时间的动乱局势和不安全因素,国内催促杨林他们尽快完成翻拍航拍照片任务返回。杨林和同事们不是因为美国当时有炭疽袭击的警报,要停止三天不能工作,就是因为有些资料运到了西弗吉尼亚的山洞里,增加了借阅难度,复制航拍照片的工作就这样被无限期地推迟了……

  2002年6月中旬,杨林又专程去了美国,把这些照片进行逐一清点后装箱封存。经过8年的时间,1.1万张日本航拍照片的拷贝,终于从华盛顿直接运回国内。现在,这些照片被保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内,它将为中国的考古研究和国家建设提供最有效的帮助。

  有关详情请看今日央视10套21:00和1套次日凌晨1:40《讲述》

  



  您对本期节目有什么看法、建议,请点击——
留言“有话要说”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