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讲述《讲述》的故事     栏目介绍     主创人员     访问人档案         



"哥伦比亚"号与中国少年的航天梦 (3月24日)


  2003年2月1日,中国农历的新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载人航天飞机在返回地球途中突然解体,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然而就在飞机爆炸的前两天,一位宇航员曾经给美国航天中心发回了3张照片。这3张照片是给一位中国少年赵辰的。

  一、中国特色的项目被入选太空

  16岁的赵辰是北京市景山学校高一四班学生,"哥伦比亚"号上搭载的中国学生实验--"家蚕在太空中吐丝结茧"项目的参与者。

  这3张照片是"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上,一位名叫哈里斯的宇航员在1月30号发回来的,主要展示了赵辰他们的实验情况。随照片一起发来的还有一个邮件,邮件的内容主要是通过一些照片和地面的录像,来观察各个实验的情况。写信者把每个实验都作了汇报,也包括赵辰他们的实验。

  这3张在太空中拍摄的照片,显示的是宇航员在飞行期间打开实验箱后蚕茧、蚕蛹和成虫的情景:白的都是茧,两个类似蛾子的是成虫,它们正在交配;棕色的东西是蚕蛹。宇航员还将部分实验情况和数据传回了地面,详细描绘了赵辰他们的蚕实验在太空中的状况。

  照片里显示的在太空中失重的环境,看上去挺有意思:有条蚕大概是因为失重而害怕,紧紧扒着实验箱的边缘,还向一边歪着脑袋像是试图去寻找食物;有一条蚕没扒住什么东西,就那么在失重的空中飘浮着。信中还描绘了蚕吐丝时的状况:有一条蚕已开始做茧了,因为没有重力,它始终没法把茧做成椭球形状态,蚕越吐丝,丝就飘得越远,最后飘到实验箱的一侧,那里满是蚕丝……

  提起这个蚕上太空的实验,还得从3年前说起。

  2000年春天,美国宇航中心为了激发青少年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开始了一项计划,就是让各国学生提供方案,在航天飞机上进行搭载实验。在世界各国学生提供的1000多份提案中,除了中国学生赵辰他们的蚕实验被选中外,还有来自美国、日本、以色列、澳大利亚和列支敦士登的学生们设计的不同项目被选中参与这次太空实验。

  著名的"哥伦比亚"号,是美国第一架航天飞机,从1981年开始,它已飞越太空28次。蚕实验是"哥伦比亚"号第一次搭载中国学生关于动物的实验。

  美国公司选择把蚕带到太空舱中进行实验,是因为蚕是颇具中国特色的一种生物,而自古以来丝绸之路就闻名中外:约是公元前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从此打开了东方连接西方,进行国际贸易的丝绸之路。之所以叫丝绸之路,是说当时中国对外的交易物品是以丝绸为主的茶叶、瓷器等,这也使中国的蚕名声在外。

  赵辰和他的实验小组的同学们提出搭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进行这项蚕实验,是带着很多要研究、实验的课题的。诸如:蚕在太空中能否顺利吐丝?丝的质量会不会发生显著变化?太空辐射对蚕会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蚕在太空中吐丝,是否会改变蚕丝的色泽、强度等某些特性?

  为了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太空实验应该怎么做,美国宇航中心专门派了一名宇航员和一名工作人员,来到北京具体指导这项活动。

  二、美国专家指导他饲养太空蚕

  那时,参加这个实验的赵辰才13岁,读初中二年级。美国宇航中心派了两个负责蚕实验项目的人,带了五、六条蚕及一些美国蚕食物和其它东西,到赵辰他们学校来,手把手地教赵辰他们应该怎么做。

  2000年6月,赵辰他们开始培育太空蚕,也就是将普通的家蚕放在特殊的容器里养殖,以适应未来的太空环境。美方为赵辰他们设计了一个实验箱,由学生提出并参与的实验,都在这个实验箱里进行。

  太空蚕不仅住的地方不一样,吃的也不是普通的桑叶,而是一种由美方人员带来的糊糊状的配方食品。这个食物挺有讲究,制作说明有两页纸:一页是图,一页是字。赵辰和实验小组的同学们认为他们把说明文都看懂了,图也看明白了。他们生搬硬套地按文中说的步骤去做,结果做了好几次也没做好。

  文中要求用凉水把粉状物冲开,放到微波炉或火上加热。他们就用原来养蚕的小盒放上一些粉和温水,搅拌一会儿后,放到微波炉里用高温加热,从微波炉外边看小盒子里的糊状物已沸腾了,温度越来越高,把盖都顶起来了,像要熔化一样,最后砰的一声盖子飞了,这种做法行不通。后来他们改用酒精灯加热,可热后又太干了,蚕根本没法吃。这可怎么办?这个问题不解决,蚕去了太空吃什么?赵辰他们一个个抓耳挠腮。

  针对美国方面提供的糊状食物容易干燥的缺点,赵辰他们决定仍用传统的桑叶喂养。可难题又出现了:找桑叶挺费周折。赵辰他们开始根本不认识桑树,看到什么叶子都拿来喂蚕,有时拿着小白菜叶子也尝试着去喂。刚出来的蚕,什么都没吃过,看到绿色的东西就兴奋起来,很快就爬过来咬白菜叶,可吃了两口就停下不吃了,呆在一边一动不动。

  赵辰他们看到这种情况非常着急,利用课余时间到处去找去问:哪儿有桑叶?在如今的北京城,找棵桑树可真不是件容易事,大家一个个都无功而返。就在赵辰近乎绝望时,一个同学对赵辰说:北海那里可能有桑树。赵辰精神一振,拔腿就要去北海。突然接到外婆的电话,外婆说她家楼下有一棵桑树。赵辰听了大喜,马上赶了过去,爬上树摘了一塑料袋。桑叶一放进养蚕的盒子里,里面的蚕就敏感地马上调头爬到桑叶上沙沙地吃了起来。看到蚕吃得这么津津有味,赵辰心里也踏实了。

  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正当赵辰他们觉得已经找到了合适的太空蚕饲养方式时,那几条宝贝的美国蚕却发生了意外。它们可能是对北京的气候不太适应,在最后的吐丝阶段出问题了。可能是因为肚子里的丝没吐出来,蚕都憋死了,赵辰他们感到既失望又难过。

  这时距"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只剩下几个月了。难道就这样放弃太空实验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当然还必须继续养。赵辰他们决定放弃养美国蚕,去找中国蚕和中国的蚕食,来继续这个实验。

  2000年年底,赵辰他们经过半年努力,初步掌握了新找到的中国蚕的生长规律。恰好,这时美国方面也传来了"哥伦比亚"号即将发射的消息。

  三、航天飞机多次推迟升空日期

  离"哥伦比亚"号升空的时间越来越近,同学们的情绪也越来越挺兴奋。大家为这次中国蚕升上太空做了半年的努力,眼看航天飞机就要发射升空,载着由我们中学生设计的实验项目马上飞上太空,大家都急切地等待发射这天的到来。

  随着一天天临近发射日期,赵辰他们也不断收到从美国传来的电子邮件,邮件里不断报告实验的一些有关情况及离实验最终的发射还有多长时间,询问赵辰和他的同学们准备的怎么样了?指示他们现在应该干什么。这些诸如此类的电子邮件,使赵辰和他的实验小组的同学们感到一种特别的紧迫感。

  可"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因为某些原因并没有如期发射升空,而推迟到2001年的6月,接着又延期到2001年的11月。在2001年8月,美国方面又来了个较为正式的通知说:发射要推迟到2001年的年底。

  赵辰他们又紧张起来,因为原来的报告需要修改。美方也向赵辰他们提出:你们这个报告里有些不太符合实际之处需要修改和不断完善,还有一些其他问题也需要同时解决。赵辰他们又紧张地忙开了。

  然而,就在赵辰他们焦急地等待"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第三次发射时,2001年的9月11日,美国忽然遭到有史以来最大的恐怖袭击--"9.11"事件。因为此,美国停止了所有的航天飞机的发射活动。从那时起,"哥伦比亚"号的发射被无限期地推迟了。

  赵辰他们在这将近3年时间里,已经养了几百条蚕,写下了几十页的实验报告。但是少年们的太空实验梦想,却一次次被航天飞机推迟发射的消息所延误,于是不少同学失望地退出了实验小组。

  即使在这时,赵辰也没有考虑放弃这个项目,因为他在养蚕的这三年里,已对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在航天飞机升空前期的这个实验中,他和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发现了很多问题,并正在尝试逐步解决。如果在这时退出,前功尽弃岂不可惜?所以他选择了继续留下进行实验,而且他觉得这也是对他意志力的一种考验。他认为做科学实验就是这样:实验--失败,再实验--再失败,再实验--直至取得胜利。当然,也许最后仍是失败。但他觉得结果并不是特别重要,重要的是参与和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可以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可以从中学到不少知识。这也是他坚持下来的一个原因。

  四、惊魂之后航天之梦依然飞翔

  终于,2002年6月,美国宇航中心传来好消息:"哥伦比亚"号经过3年4次的推迟,将要在8月份发射。

  为了表彰中国学生长期不懈的努力,美方向赵辰他们学校发来了邀请函,特别邀请赵辰及参加这个实验的同学们一块儿到美国去,参加实验的最后装载及观看发射升空,为"哥伦比亚"号送行。人们都觉得这事意义非常。

  然而,就在赵辰他们刚到美国不久,"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再次出现意外情况。赵辰他们在网上看到消息说:在"哥伦比亚"号的推进器上发现了几条细小的裂缝,这些裂缝很可能会给航天飞机造成危险。因此,美方又宣布将发射时间无限期推迟。

  在赵辰他们热切地等待和期盼中,2003年1月16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经过3年4次推迟,终于升空了。这次飞机上搭载着包括中国学生的蚕实验在内的世界各国的80多项实验。

  航天飞机没有升空盼升空,升空了后赵辰他们又急切地盼它能迅速返回地面,使他们能尽快得到中国蚕在太空的实验数据和相关资料。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赵辰他们再也得不到这些了。就在太空蚕结茧的关键阶段,也就是"哥伦比亚"号返回地球的路上,2003年2月1日深夜,航天飞机在空中突然解体,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叹:人类在进行科学和自然的探索、发现过程中,会付出很多代价,甚至是生命的代价。但并不会因此而停止探索太空奥秘的脚步,人类还会继续探索下去。

  得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太空罹难消息,赵辰深受震撼。他应邀去参加送航天飞机升空活动时,在美国航天中心看到一块很大的黑碑,碑上镌刻、镶嵌着一些过去遇难的宇航员的名字、简介及他们的照片。当时站在碑前,他对这些为科学而献身的英雄们肃然起敬。这块碑上将又要增加7个宇航员的资料了。他们的献身精神将激励着后来者继续着他们的探索太空的未竞事业;也将激励着赵辰不断把这个实验完善得更好。

  赵辰如今最大的愿望是:太空蚕实验能够搭载中国的神州五号飞船进入太空,以完成一个中国少年的太空探索梦想。

  有关详情请看今日央视10套21:20《讲述》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