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讲述《讲述》的故事     栏目介绍     主创人员     访问人档案         



敢为真情一生负债 (3月13日)


  2003年春节,对沈阳的项士信、郭淑杰夫妇来说非同寻常,因为这个春节,是他们检验一个四川青年是否诚信,是否以德报恩的时候。他们曾为这位青年借下巨债,为的是自己曾经有过一句承诺,青年面对他们的巨债也作过一个斩钉截铁的承诺。究竟谁在承诺面前兑现了?

  一、心生怜悯夫妇承诺出资助学

  项士信原是沈阳公共汽车总公司食堂管理员,现退休;妻子郭淑杰原是和他一个单位的工人,1989年就下岗了。夫妇俩是1990年夏天认识杨虹的。

  那时,他们家将要搬迁,附近都已开始拆房了。一个周末,项士信回家较早,在他们家后面小学读书的儿子对他说:“爸爸,后边拆房子的人中有个小叔叔好可怜,你帮帮他吧!”说着,把他拽到了后边的拆房工地。

  项士信对这个约只有十五、六岁的小民工说:“你这么小就干这么重的活,怎么不在家上学呢?不喜欢读书吗?”他说:“我想读书,可家里穷,没钱,我就自己跑出来找活干,挣了钱再回去读书。”原来他是流浪到此。他从一个破布包里拿出书和本子给项士信看。项士信见他的字写得挺不错,不由萌发了怜惜之心:“孩子,赶明儿人家不要你干了,你上俺家去。”这个小民工就是杨虹。

  那年杨虹16岁,只比项士信的儿子大5岁。没几天,那伙拆房的人不知是怕出危险,还是杨虹人小干不动活,不要他干了。老项夫妇不忍心看到未成年的杨虹流落街头,于是把他留在了家里。哪知由于杨虹的介入,改变了老项一家的生活。

  一周后,项士信的家开始了搬迁,杨虹蹬着郭淑杰借的辆三轮车帮忙。有一次他对项士信说:“大哥,我求你点事。”项士信说:“啥事?你说。”“我想回去念书,你能不能帮我?”“没问题,得多少钱?”“一个月60、70块钱。”“行。”项士信满口应承了,但他没告诉郭淑杰。

  那时候他们夫妇每月收入只有100多块钱,当时郭淑杰下岗没收入,生活的担子全落在了老项身上。老项打算先帮杨虹找份工作,等临近开学再筹点钱把他送走。

  没想到几天后,杨虹收到的一封四川来信,打乱了老项的计划。杨虹看完信后一直脸色忧郁,第二天中午叫他吃饭他也不吃。郭淑杰问他:“杨虹,是不是昨天你家来信说出了什么事?跟大姐说说,也许心里轻松点。”杨虹掏出信递给她说:“大姐,这不是家信,是我同学写来的。”郭淑杰接过打开,信中写道:……杨虹,你的学习比我们都好,也比我们有能力,希望你一定要坚强地挺住,不能寻短见轻生,你将来一定比我们强……看完信,郭淑杰默默无语。杨虹说:“大姐,你家大哥答应供我回去念书,是不是真的?”郭淑杰一愣:“是吗,他回来我问问。”随即心中生出一种莫名的情绪。

  下午项士信下班回来,郭淑杰对他说:“项士信,你太傻了,你干吗答应供杨虹念书?这回你过城门刮耳朵——脑袋太大了。杨虹要自杀你知道吗?他在沈阳挣不到钱,告诉同学不能回去念书,他就自杀死在沈阳。到时我看你满身是嘴也说不清!你承诺他了,你就得实现你的诺言。你说话无意,这孩子听话有心。”项士信说:“没事,你放心。”

  嘴上说没事,可项士信心里挺沉重。马上就开学了,老项四处向亲戚朋友求助,终于在开学的前5天,凑够了1700元钱把杨虹送上了火车。项士信上班没空,郭淑杰和儿子项鑫在火车站与杨虹三人抱在一起都哭了。临开车,杨虹从车窗里伸出脑袋大喊:“大姐,再见了。我一定会回来看你!”项鑫喊:“小叔叔,我想你呀!”

  二、一言九鼎纯朴村民答谢情深    

  郭淑杰一家与杨虹素昧平生,接触的时间也只20来天,为什么这么怜惜杨虹而借钱送他读书呢?项士信3岁就没了母亲,小时候他也特别想念书,可家里条件不允许没念成,所以他非常理解杨虹。杨虹性格内向,平时言语不多,但他一心一意想读书学习的执着要求,让夫妇俩不忍拒绝。

  杨虹走后一个多月没有音信,项士信一家非常着急:不知杨虹是否安全到家?杨虹说他家贫穷困难是不是真的?是不是我们被骗了,不然怎这么长时间杳无音讯呢?两个月后,他们终于收到了杨虹从四川寄来的第一封信:敬爱的爸爸妈妈——请允许我作为一个在远方的不称职的儿子这样称呼你们,由于你们对我的帮助,不但救了我的生命,而且使我重返学校,又有了学习的机会……杨虹的来信让夫妇俩既喜悦又忧虑。

  这封来信拉近了老项夫妇和杨虹的感情,也让他们知道了杨虹已在县里读高中的信息。但他们还是没法证实杨虹的家境究竟如何困难。就在这时,他们收到了杨虹父母的来信:请他们去四川家里做客。正好顺了项士信夫妇的心思,老项说:“郭淑杰,我们到四川看看杨虹的家,要是挺好的话我们就不管了;若真很穷,我们就继续供他读下去,他念到什么程度就供到什么程度。”于是夫妇俩踏上了去四川的火车。

  一下火车,真像杨虹说的,那地方特别穷,举目四望:到处都是光秃秃的山。项士信夫妇跟着来接站的杨虹和他哥哥,沿途翻了一山又一山……直爬得气喘嘘嘘、脚酸腿软。郭淑杰实在走不动了,于是杨虹和哥哥前边拽后边推地帮着她继续前行……后来天黑了打着火把赶路。

  好不容易到了杨虹家所在的村口,哥哥一声大喊:“三娃子,快出来接我们。”一时间村里人声鼎沸,村民们纷纷喊着:“快快,东北的活菩萨来了!”“活菩萨到杨虹家了!”都举着火把跑了出来,大伙蜂拥着把项士信夫妇送到杨虹家里。

  那是怎样的一个家呀!四堵泥巴墙,没有一个窗,黢黑黢黑的屋子里,点着盏煤油灯,小小的火苗儿,一晃一晃地照得人影模糊。杨虹的爷爷、奶奶都80多岁了。奶奶猫着腰颤颤巍巍、哆里哆嗦地一边嘴里念叨着“活菩萨来了,活菩萨来了!”一边流着泪给项士信夫妇俩作揖磕头。郭淑杰鼻子一酸,抱着奶奶哭了。

  杨虹家里真是很穷:房间里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杨虹哥仨睡觉的床连草都没垫一根。给项士信夫妇俩睡的床上虽多铺了一层草,却连席子都没有。

  每天,项士信夫妇还没起床,那些衣衫破烂的村民们就这家请那家接地要他们去吃饭。可无论去谁家都毫无例外,吃的不是大米粥就是大米饭,下饭的大多是白菜,端上一碗芹菜就算是好菜了。

  生活艰难的村民们所表现出的纯朴情感和满腔热忱,感动得郭淑杰没一天不流泪:村民们对我们这么好,我们一定把杨虹读书供下去。项士信感动的说:“当着父老乡亲的面,我绝不食言,杨虹现在读高中,以后就是考上大学、出国,我都供!”

  三、含辛茹苦六年助学欠下巨债   

  四川之行坚定了老项夫妇帮助杨虹的决心,他们包下了杨虹上学期间的全部费用。

  老项一家并不富裕,尽管他们竭力省吃简用,仍是捉襟见肘,有时不得不去借钱供杨虹读书。而为了生活,郭淑杰清晨5点多钟起来出去拣破烂卖钱;晚上天快黑时,到菜市场拣白天人家卖剩下不要的菜回去吃;衣服破了舍不得花钱买,晚上在灯下补袜子、补线裤,补衬衫领子——如今这个年代,城里人谁还穿破了领子的衬衣?但他们家的钱实在太紧张了,一切开支都必须首先用在杨虹的读书上,他们要为杨虹读书负责。

  杨虹也非常努力,每次放寒、暑假都到他们家来汇报他的学习成绩;即使来不了,也写信向夫妇俩汇报。杨虹的学习成绩始终不错,令老项夫妇深感欣慰。

  转眼过去了两年多,杨虹面临高考。在填报志愿前,他给老项夫妇写信说,要根据他们的态度作出是否报考大学的决定:爸爸、妈妈,如果我考上了大学,你们能否供我?

  夫妇俩给杨虹回信说:供,砸锅卖铁我们也供你!项士信想:杨虹念高中时,我们供得很费力,都闹饥荒借钱;若他上大学了,费用肯定更高。于是他考虑开个饭店。东奔西走地借钱、看地方把饭店开起来了。可没几个月,原打算赚钱的饭店,由于地理位置差等多种原因,就赔了近10万元。而此时已考入沈阳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的杨虹,上大学之后的花销,仍要靠项士信夫妇继续资助。为了减少经济损失,老项夫妇不得不停止饭店的经营,并瞒着杨虹顶着巨大的经济压力继续供他读书。

  借钱给夫妇俩开饭店的农村亲戚,见他们的饭店不开了,就来找他们要钱,没钱还就逼着他们家的房子,而在大学读书的杨虹对此毫不知情。凭着一种朴素的感情和自尊,杨虹也曾想去打工赚钱,以减轻项士信夫妇俩的负担,但他们不同意:“杨虹,这么多年我们都过来了,你不能去打工,要一门心思搞好学习。”

  杨虹的学习一直很好,他对自己要求很高,每次考试的成绩在班上都是第一名,只有一次是和别人并列第二。在老项夫妇的资助下,杨虹终于在1996年大学毕业了。但这时老项夫妇的外债已超过了10万元。

  大学毕业后的杨虹在沈阳公交公司做了团委书记。一个月后他拿着第一笔工资373块钱,高兴地对郭淑杰说:“妈,我发工资了!”他把所有钱都交给了郭淑杰,自己只留下3元钱交党费。郭淑杰说:“你多拿点去用吧。”杨虹一分也不多要,以后的每月工资他除了交党费,留下点买书的钱外,剩下的全交给郭淑杰,以回报老项夫妇多年来对自己读书的资助。

  有一天,杨虹撞见了那些上门的讨债者,这才知道老项夫妇一直是背着债务供自己读书。他开始深感不安,心里有了种巨大压力,10多万元的巨债,靠自己这每月不到400元的工资,何年何月才能还清?

  四、两句承诺一个故事真情动天

  杨虹去找自己大学的老师,老师说:“你出国半工半读吧,国外的钱好挣些。”这样既可为家里还债,还能学点文化知识回来拿个学历,当然好,可出国的费用呢?要好几万呢。为自己读书,家里已欠了十几万的债,如果出国又要好几万。杨虹心里十分矛盾。他犹犹豫豫地向郭淑杰说了自己的想法。

  郭淑杰说:“只要你觉得行,我就支持你。”杨虹出国共需8万块钱,郭淑杰带着杨虹一起去借钱,由杨虹当时向债权人许诺什么时间还钱。老项夫妇也想过:万一杨虹出国后和他们失去了联系,这18万块钱的债还不了,他们就把自己住的两室一厅的房子卖了还债。儿子独立生活了,老俩口到农村去随便找个地方度过余生。有人说:“老项,要是你供出个白眼狼怎么办?”项士信回答说:“我从来没想过这事,我只知道我说的话就要算数。”

  1999年3月,杨虹带着老项夫妇替他背着的新旧两笔债务去了日本。他去日本后,每天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赚钱还债!不惜一切代价,哪怕自己累死。他每天没日没夜的干,多干一小时,就能多挣1000日元。有时实在疲惫劳累,浑身上下就像散了架似的,困得他直想哭,但他还得坚持干下去,一连几昼夜不睡觉成了家常便饭。

  2000年6月27日,杨虹带着在国外挣的第一笔钱回到了沈阳。郭淑杰到机场去接他,一看到累得黑瘦黑瘦的杨虹,扑上去抱住他大哭,杨虹也泪流满面。一到家,杨虹拿出8万元钱让项士信赶紧通知债务人来。第一次出国带回的钱全部还了债,项士信老泪纵横:以后我再也不会让人家逼债逼得回不了家了。 接着,杨虹又把老项夫妇的儿子带去了日本。

  2003年春节,杨虹终于帮老项夫妇还清了最后一万元欠款。

  老项夫妇为了履行自己的诺言,含辛茹苦甚至不惜借巨款资助杨虹读书;杨虹为履行自己的诺言,出国打工挣钱还债,给老项夫妇以回报。如今老项夫妇既高兴又辛酸,他们心疼杨虹,觉得连累了杨虹,杨虹为了他们老夫妇俩吃了不少苦。

  目前,老项夫妇的儿子正在日本一边打工一边学习日语;杨虹也将于2003年9月进入日本横滨国立大学读研究生。

  有关详情请看今日央视10套21:20《讲述》

  图1顺序:上:郭淑杰(左)、项士信(中)、 下:杨虹(左)、儿子(右)

  图2顺序:儿子(左)、项士信(中)、郭淑杰(右一)、杨虹(右二)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