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讲述《讲述》的故事     栏目介绍     主创人员     访问人档案         



西上天山的女人们 (3月8日)


  上世纪50年代初,一个年轻的女性群体走进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一晃半个世纪过去了。一个偶然的机会,记者读到一本名叫《西部女人事情》的书,书里讲的是一批来自湖南、山东等地的女兵,在50年代初期走进新疆后的人生经历。50多年的光阴荏苒,当年风华正茂的她们似乎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直到一个叫张吕的年轻女性在上个世纪末时,重新寻访了她们,并把她们的故事收录在这本书中。

  2002年底,循着《西部女人事情》中的故事脉络,记者开始了对当年那些进疆女性的寻访。

  一、笑也如花泪也如花

  在石河子大学里,记者见到了《西部女人事情》的编者之一张吕。张吕介绍当时的情况说:在一本《建设兵团史志》中,只有几十个字写到她们,我真为她们感到委屈。于是,从1999年起,在许多个假期里,张吕和她的学生们一起穿行于新疆各地,寻访50年前进疆的那些女人们。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进入新疆的解放军部队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就地解甲归田,屯垦戍边,成立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荒漠上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建设事业。但由于当时兵团的男女比例是10:1,严重失调,不少应由女性承担的工作无法展开;同时,战士们的成家立业也成了摆在司令员王震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新疆就开始了它的屯垦历史。然而历代屯垦最终都以地老天荒、人口流失为结局,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历代王朝都未曾重视戍边将士的安家问题。

  20世纪中叶,年轻的共和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为了新疆未来的建设和发展,同时也为了屯垦将士安心扎根边疆,王震致信中央,并和自己的故乡湖南省委联系,希望招募一批女兵参与到新疆的建设和发展中来。就这样,一个年轻的女性群体被推到了时代的舞台上。

  五家渠市樊存煊姐妹,是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最早随王震部队进驻的女兵之一。1950年时,已是部队女干部的樊存煊,当时负责女兵们的招聘和接待工作。

  上世纪50年代初,进疆的女兵大都来自湖南、山东两省。陶先运是1951年从湖南入疆的女兵,以后又承担起招聘山东籍女兵的任务。为期几个月的招聘女兵工作,让她见证了这一带有些传奇色彩的历史事件。

  文汇娟是《西部女性事情》封面的女主人公,湖南人,她当年的进疆的经历在湘女中颇具代表性:她家境贫寒,入伍进疆,当时主要是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出发的那天,同行的人都在为一朝别离家乡父老,不知今后日子苦甜抹眼泪,可她毫不在乎:出去当女兵找口饭吃,苦到哪去她都能承受。

  鲁淑兰是当时进疆比较鲜见的河北籍女性。那时她还是个女学生,和大多数年轻的女性一样,热血沸腾的冲动之下,作出了生命中的第一次选择:当女兵来到了新疆。当年她们坐着军车,唱着歌铁儿来到驻地,受到战士们的热烈欢迎。

  带着欢笑、眼泪和憧憬,这些女孩子们来到了戈壁千里、杳无人烟的新疆。当时军垦战士的生活是一手拿枪,一手扶犁,刚当上女兵的她们即面临着进疆后最初的艰难。

  激情过后,逐渐平静下来的女兵心态各有不同。面对一片荒凉,鲁淑兰深感失落;每天挖沟修渠,让樊存煊觉得苦不堪言;湖南的华淑媛则怀着美好的憧憬:希望把新疆建设得像自己的家乡湖南一样,成为鱼米之乡。

  二、组织送来爱情鸟

  毕竟年轻,女孩们很快适应了异乡的艰苦生活,把艰苦演变成一种奇特的魔力,历练出潜藏在她们血脉中的激情和坚韧。她们活跃在各个工作岗位,兵团里一下涌现出许多女医生,女干部,女拖拉机手……历史上从没任何时候,有过一个女性群体如此活跃,能够真正焕发出生命中巨大的潜能与活力。作家张吕特别能理解那些她母辈的女人们。1986年,张吕从湖南师范大学毕业后,在那个年代第一次西部开发的热潮和激情中,走进了新疆,经历了16载的天山风雨。16年间,张吕一直做着西部女性的研究,自身的经历使她对西部女性的话题情有独钟。带着对这些她母辈女人们当年追寻与付出的更深沉的理解,她记录着她们,同时也记录着自己:在她的心理体验中,也许在某种意义上会和她们有着相同的命运。

  两代女人在这种寻访中有了生命的交汇、理解和互动。那一刻,张吕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根其实早已深深扎在这异乡的土地上了。张吕承认当年进疆除了对理想的憧憬,更有着对爱情的追随。而当年那群年轻的女兵,却是因为对新生活的一份朴素的向往来到新疆的;至于婚恋,对这些不到20岁的女孩子看来,似乎有些遥远。

  据樊存煊回忆:当时这些女兵们的婚恋对象都是组织上介绍的。有关部门的领导分别找她们说:组织上给你介绍个对象……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形式:组织出面介绍,但成与不成,还是看日后两人的相处。她们大多数接受了组织的安排,但绝大多数是在尊重她们自己意愿的基础上选择进行的。

  如果说进疆的选择,是女孩们带着少女的冲动和热情,主动的成分较多的话,那么,对婚恋问题,她们多少有几分被动和不知所措。文汇娟就是在懵懂中走进她的婚姻的。

  文汇娟是个漂亮的湖南女人,如今对第一次见到办公室里的那个他印象已不十分深刻:当时,兴冲冲跑到组织科等待分配任务的文汇娟,没想到办公室里坐着的那个他,后来竟成了她的“亲密战友”。在办公室里,他对文汇娟说:我们交个朋友,行不行?听到对方这直截了当的问话,文汇娟就像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学生,一下就羞红了脸……在后来成为丈夫的那个男人的引导下,她一步步完成了婚恋的功课,她嫁给了情窦初开时心许的第一个男人。刚成家时,文汇娟还不到20岁,在年长7岁的丈夫眼里还是个小妹妹,包括工作上的许多事情都需要调教。他俩十分恩爱,他喜欢唱歌,每天回家都唱着歌,夫妻间的气氛非常融洽。

  上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访问石河子时,文汇娟已是个年轻成熟、干练出色的女保卫干部了,她负责总理的保卫接待工作,让她感到特别难忘的是:当年她曾和总理一起跳过舞。和总理跳舞,使她感到非常幸福、愉快。她回家向丈夫说起此事时,丈夫还不信。上世纪80年代初,文汇娟的丈夫去世了,当时她才40出头,两人的幸福婚姻不到20年光景。至今,她对当年和丈夫在一起的生活充满怀念:那是她人生中的一段最瑰丽的篇章。

  三、与天山一道做女人

  “有梦不觉人生寒”。异乡的生活塑造着人的独立性,许多进疆前对世事懵懂无知的女孩子很快在实际生活中历练出来。进疆时只有15岁,小学文化程度的陶先运当年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后来竟和文学创作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且成了兵团小有名气的作家。

  在陶先运看来,她的创作之源来自她的坎坷心路,20年的不幸婚姻让她对生活有了更深的体味。

  陶先运的丈夫是办公室秘书,文化人自有一种情趣,他经常给心仪的陶先运送些小礼物,陶先运被他的热诚打动而产生感情。温馨的恋爱引导他们开始了温馨的初婚生活。然而婚后不久,陶先运就遭遇婚姻的第一道裂痕:丈夫因犯了生活作风错误被劳教。年轻的妻子心里爱恋着丈夫,陶先运轻易原谅了他。哪知丈夫后来又第二次、第三次地重蹈覆辙,陶先运感到身心蒙羞,她内心热烈的情感渐渐淡去,对自己的婚姻产生了疑问。

  远离家乡、内心渴望情感的陶先运希望有一个安稳的家,但性格倔强的她又不能容忍感情的背叛,她非常犹豫不决。最终让陶先运下定要离婚的决心,是因为发生在年三十晚上的一件事:她被丈夫殴打。对婚姻彻底失望的陶先运把激情投入到工作中,她调到一个较为偏远的团部做统计员,安安静静地工作和生活。也就从那时起,她开始了每天写日记,在日记中沉淀自己的情感,回首自己的心路历程。

  又是20多年过去了,命运并没有委屈陶先运,她拿起了笔。当年进疆时只有小学文化的她,已经成了兵团小有名气的笔杆子。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坎坷的心路使她的生活有了另一种意义的完满。

  当年的学生兵鲁淑兰在这里实现了她的文学梦,由她作词的歌曲已经传遍了兵团的各个角落。鲁淑兰说:越是艰苦时,我觉得就越体现出我的人生价值。

  每个人的生命都不会有十足的完满,如同月圆月缺。但总会有相对的圆满,就像金茂芳。她是兵团第一代女拖拉机手中的佼佼者,曾受到过周恩来、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年轻时的金茂芳容貌出众,身材高挑,身边不乏追随者,但她偏偏选中了起义部队中的貌不惊人的普通一兵王盛基。当时她对爱情的理解很单纯,就是找一个自己喜欢的人过日子。当两人相好的事传开后,各种流言蜚语就像戈壁上的霜刀雪剑,时间长了,金茂芳自己也动了心,有些顶不住了。虽然因为家庭出身问题,两人的感情经历了不少风雨,但最终还是如愿地结合在一起,在异乡的土地上相依度日,幸福而和谐。

  可在上世纪60年代,他们的婚姻生活出现了新的难题。结婚5、6年后,他们还没有自己的孩子。怎么办?虽然可以抱一个人家的娃娃,但对于当时的女人来说,没有自己的孩子,就好像失去了足下的土地,有种不踏实的感觉。为了婚姻的完满,金茂芳抱养了亲戚的孩子,从此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家。

  作为军垦第一代女拖拉机手、妻子和母亲,金茂芳以蔚为独特的视角见证了戈壁绿洲和儿女们的成长。如今,她的根已经深深扎在了这片土地上。

  四、春梦有痕一世无悔

  有一种说法:女人的命运不是天生的,而是由文化塑造成的。正是新疆这个孤绝而独特的文化环境,塑造出独立而自信的女人。也许人们会说:如果她们当年不来新疆,也许她们的人生更锦绣、命运更辉煌。记者也是带着这种想法去寻访她们的,当年满是文学梦的鲁淑兰倒是经常想到这个“如果”。但想到的如果也只是如果而已,回顾自己的人生,回顾自己所走过的路,她们只有两个字:“无悔”。

  文汇娟说:无论怎么苦,都没有感到这个地方不行。樊存煊说:我们在这里贡献青春,繁衍子孙,我觉得是幸福的。苦难、蹉跎、曲折、坎坷,构成了她们人生的奇美风景;汗水、心血、情感、收获,筑成了她们心中坚固的灵魂宫殿。这一切,都不是用多少荣华或富贵可以诠释得了的。

  当年的女兵们在完成着对自身塑造的同时,也以自己的女性之光照亮了戈壁、荒原和绿洲。2002年底,记者穿行于兵团所在地五家渠、石河子、乌鲁木齐等地,真切地感到了当年戈壁荒原发生的巨大变迁。昔日荒凉的戈壁,大风刮过尘土飞扬;如今一片新绿,麦浪滚滚……

  今天,兵团的人数已由当初建制时的十余万发展为230万, 拥有10个农业建设师,3个农业管理局,1个建筑工程师,有各种企业4200多个。兵团的建设为今天的西部大开发创造了先机;而当年进疆的女性在其中的奉献与开拓,也将成为西部发展史中重要的一笔。

  面对这群女性青春的道路和人生的足迹,记者在思考中所悟出的哲理是:也许,生活本身并不符合当年她们抓住机会的一刹那赋予未来的玫瑰色的想象,但生活最终不会抛弃已决意改变命运的人们;正如进疆的第一代女兵在改写了数千年来屯垦历史的同时,也改写了自己的命运。而后来者的张吕们,则把这些历来默默无闻的女性写进了由她们构成的并非默默无闻的历史,而且还将继续书写下去。

  张吕很自豪:我不后悔,人生只有几十年,承载人生的生命应该更加丰富和有意义;我和这个女性群体的生命意义,就是在新疆走出一片风景瑰丽、独具魅力的天空。

  有关详情请看今日央视10套21:20《讲述》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