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讲述《讲述》的故事     栏目介绍     主创人员     访问人档案         



找车大王天天有故事(2003年1月24日)


  

  2003年1月18日,世界吉尼斯之最义务寻车之最得主,辽宁省丹东市“寻车大王”王双喜,又把一辆丢失的自行车送到了失主,失主在开具收条时写道:十年前我的女儿高洁丢失的自行车也是王双喜找到并冒雨亲自送上门,今天又把我丢失的自行车送上了门。——高鹏。

  王双喜每天都在为失主寻车,送车,2003年1月17日,为王秀锦送车;1月16日为于跃洲送车;1月15日为刘金芳送车……从1989年12月到2003年1月18日止,王双喜义务为他人找到6686辆丢失的自行车!

  一、11个“王燕”让他费尽周折

  52岁的王双喜,现任丹东市交通局技校党办主任、丹东市政协委员。

  当初王双喜帮人找自行车根本没考虑什么要创吉尼斯纪录,只是出于一种做好事的心理。

  1989年12月的一天,王双喜早晨上班,路过三下街的一个居民区时,发现一辆新飞鸽20自行车车锁被撬,前轮朝天地躺在路边。当时王双喜要赶着上班,也没在意。第二天早晨上班,他又一次路过此地时,发现有五六个人围在自行车那儿议论着:这车昨天还是辆新车,今天就成了架子。王双喜过去一看:果然,车轮和龙头、车座都没了,只剩下个光车架子。王双喜感到挺内疚:若是我昨天发现时,把它放到一个安全地方,或抽点时间查查它的来龙去脉,送还给失主,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了。此车价值300多元,若是我的车,我能不管吗?这事一直在他心里成了个疙瘩。

  不久后的一天中午,王双喜在下班途中,又发现了一台白山28型黑色自行车的车锁也被撬动过,于是他把这辆车推到公安局属下的车管所,从牌照底卡上查出失主叫王哲,是木材公司一个退休的老同志。当王双喜根据卡上所写住址找到了王哲,送自行车去他家时,王哲惊喜地抚摸着失而复得的自行车,感激地连声说:谢谢,谢谢!王双喜看到失主那种喜出望外的高兴心情,他也感到由衷的欣慰。他第一次觉得做好事心里是那样的爽。

  丹东的每一辆自行车车身上都有各不相同的钢号,只要凭着钢号到车管所去查一下登记自行车牌照时的底卡,就能找到车的真正主人。

  从此,王双喜只要看到被撬的自行车锁,就大致能判断此车是否为被盗车。

  有次,王双喜又捡到一辆被撬锁的自行车,到车管所一查底卡,车主是一百集团王燕。可当王双喜和该单位工资科联系时,工资科的同志说:我们单位有11个王燕,不知你找哪个王燕?干脆你自己来找吧。星期六休息,王双喜上午来到了第一百货商店。他从1楼找到5楼,11个王燕让他往返奔跑。在1 楼时,有人说在5楼;爬上了5楼,人家又说在1楼……后来又说:我们那个王燕退休了,3楼还有个王燕。王双喜又到3楼去找。3楼的王燕说:我没丢车,你到2楼去问一下。

  就这样,王双喜找了好几个王燕,都不是丢车的王燕。楼上楼下跑了一个多小时,跑得头晕腿酸,眼冒金星,他有些泄气了:丢车的王燕到底在哪儿?就在他感到失望时,终于在二楼针织柜台打听到了又一个王燕,这个王燕正是他要找的丢车的王燕,她住在正八街,今年26岁。她的同事说她的自行车丢了,但她此时不在,明天下午上班,让王双喜明天下午再去。

  翌日下午,王双喜又去了一百集团,终于找到了这个王燕。

  二、失主带上警察与他见面

  和王哲一样,王双喜把自行车送给王燕时,王燕高兴得跳了起来,她和她的同事们都对王双喜投来钦佩的目光。怀着感激的心情,她留下了王双喜的电话号码。

  虽说费了些周折,但终于找了丢自行车的失主,王双喜心情愉快地回到了家里。吃晚饭时,电话突然响了,是那个丢了自行车的王燕打来的,她在电话里说:我爸爸想见见你,我家就在你家附近,麻烦你来一下。王双喜说:那好吧,我马上来。

  让王双喜没想到的是:当他去见王燕和她爸爸时,王燕的爸爸手里拿着一大袋子水果;王燕捧着一束鲜花,说:非常感谢你送回了我丢失的自行车。王燕的爸爸也一个劲地说着感谢的话。王双喜也被这场面感动了,连连说:不用谢,不用谢!坐了一辈子办公室的王双喜,在帮别人找车的过程中,生发出了自己的快乐,而这种快乐也给别人带来惊喜。为了这份惊喜,王双喜开始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主动到那些自行车停放较为集中的地方,如车站、码头、居民小区……去寻找那些被盗后丢弃的自行车。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找的车多了,麻烦也多了。

  有个老师的车丢失了半年,王双喜得知此情况后,找这女老师联系。在电话里,王双喜就觉得这个女同志对他有怀疑,她反问王双喜说:你是哪儿的?王双喜说:我是交通技校的党办主任王双喜。她说:交通技校又不是公安局、派出所,怎么能把我车找到?王双喜说:我已找到了。她说:我丢半年多了,你在哪儿找到的?王双喜说:在九街居民区找到的。她说:你为什么帮我找车呢?王双喜说:你的车丢了,你不愿意让别人帮你找回来吗?她说:那倒不是。王双喜说:这样吧,5点半,我把你丢失的车子送还给你。

  当王双喜5点半准时把车送到她家门口时,眼前的情景让他大吃一惊——她旁边站着一个警察,那是二街派出所的老王,王双喜帮人找自行车查失主时,经常和他打交道,两人相互认识。老王主动上前与王双喜打招呼:她不相信你帮她找车这事,就把我找来了。丢车的女士听了他俩的话,又见王双喜真的把她丢失的自行车送来了,不好意思地道歉说:我以为有人利用我丢车的事搞诈骗呢,真是对不起,对不起!

  这件事使那位老师对当今社会的人和事有了新的看法,她说她这多年只是埋头在校园里搞教学,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耳闻很多,没想到好人好事竟撞到自己跟前了,她说她一定要把王双喜的故事讲给学生们听,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教育学生们正确认识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人间。

  三、好心办坏事赔钱又劳神

  王双喜一厢情愿的帮人找车,给别人带来欢喜和快乐,却给自己引出一些麻烦和不愉快。当他拿着别丢失的自行车摆弄着,察看着时,不知情的人常常以为他就是偷车的,有时一些议论就直接往他耳朵里灌,灌得他心里很窝火。但他立马又想:当我把车送到失主手里,这一切误解不都化作一片慰藉了吗。但是这只是一般情况下的结果。在王双喜13年的寻车历程中,一共寻到6000多辆车,这每一辆车都有一个不同的故事,也有一个不同的结果;6000多辆车以外也有人们想象不到的故事,其结果更是不能让人乐观。

  记得有一次,一辆飞鸽26的车锁被撬,扔在王双喜家附近邮局对面的咖啡屋边好几天了。王双喜把这车带到青年广场小区。经过去车管所查底卡后发现:失主是九道街246号的周云凤。但王双喜到九道区派出所去查此人的户卡,却没这个人。

  这车一放就是半个多月,找不到车主,王双喜挺纳闷。有一天,一个刻字的人在路上问他:有一辆车是你推走的吗?王双喜问:什么车?他说:飞鸽26。王双喜说:是我推走的,车主是不是叫周人凤?刻字的说:对,是我把它放在对面的,卖报纸的老大娘说是你推走了。王双喜说:我把它放在青云广场附近一个居民区里了。待他去推车时,车没了——他拣来的车又丢了。这可真够闹心的。王双喜只好赔给车主100块钱。

  好心帮人结果做成了坏事,费力劳神最后还得赔钱,这个中滋味只有王双喜本人知道,遇到这种尴尬的事情,他真的不愿意其他人知道。尽管如此,每天与他朝夕相处的妻子,从他每天忙得那副灰头灰脑的模样中,大抵也就知道他付出了多少。王双喜的精神虽然感动过自己,感动过失主,也感动过妻子,但妻子对他常年累月那样的付出还是有些不大接受,她说出了一个理财过家的妇人的最普通的道理:你有这个本事,有这个吃苦精神,下着雪下着雨也要去找车,送车,还不如星期六星期天到沈阳五外街市场去进点货,打个地摊,这么多年也要挣不少钱;不用说别的,你就是夏天走街串巷卖雪糕,起码也要挣个大几百。面对妻子的不理解,面对找车时遇到的尴尬,王双喜也曾怀疑过自己做的事情:是不是真的有价值?

  正当他有所顾虑的时,一个意外的求助电话,让他真正认识到了自己找车所产生的价值。

  四、找车找到一条人命的命根

  2000年2月20日,星期天。中午,王双喜正在家吃饭,突然接到一个传呼,对方说:早晨7:30,在市区2号桥发生了一起恶性的交通事故,当场死亡一人、重伤两人,其中一个受重伤的女同志身上没有任何能证明身份的证件,唯一的线索是一块分离式自行车牌,医生急于要受伤者亲属签字,以便动手术。由于所有在场的人都与伤者不熟,医院及公安部门只好寻查牌照底卡,查了25个都确定不了。后来他们把求助电话打到了王双喜的家。

  由于事情紧急,王双喜扔下饭碗就往车管所跑。通过查底卡,王双喜认定牌号是192279。这是个36岁叫李娟的女车主。可是在场的人都说:我们已经找到了李娟的丈夫,他说他妻子没出事。王双喜眉峰蹙起:不行,我决定再找一次李娟的丈夫。当王双喜再次找到李娟的丈夫时,他依然说妻子没有这辆车。查找到的这个线索原来是个错误的线索!

  王双喜想在这个线索中挖掘一点潜在资源。他追着那位男子问:既然你妻子叫这名,你们应该知道一些叫李娟的同名人。男子想了想告诉说:新柳商城有个叫李娟的。王双喜一行立马驱车又到了新柳商业城找到了李娟。李娟否认了她是此车主。王双喜问:八道沟还有叫李娟的人吗?她旁边的一个同事提供了一个线索,说:我的一个同学叫李娟,也住在八道沟北塔那儿。据此线索,王双喜一行又找到那个李娟的家。李娟不在家,一位老太太说:李娟是我女儿,她去部队探亲去了。这个李娟又不是。

  此时距车祸发生已10个小时了。天已经黑了,大家都有些灰心,但王双喜不言放弃:在以往找车经历中,这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为了找到一个失主,他一连跑两三天仍一无所获。但这次人命关天,时间不等人。情急之中,王双喜又提出根据底卡记载的车主住址,查还有谁住在北塔一尾2座180号?这个建议当时就被大家采纳。结果通过户藉查找,住在这个门牌号的还有一个叫张军的,男的。他们好不容易在一个小平房里敲开张军的家门。

  张军的父母说:李娟是他们二儿子三年前的媳妇,现在已离婚了,这家子人与这个叫李娟的已经没什么联系了。王双喜说:你们想想,看能不能给我们提供一点线索?老太太沉思了片刻说:听说李娟的母亲在珍珠泡对面胡同里有一个小卖店,你们去问问。

  一行人驱车到了珍珠泡对面的胡同,找到了李娟,她正在家打麻将。王双喜把交通事故的事跟她说了,李娟木讷地听着,像听天书。这时,王双喜提出要看一看李娟的身份证,一看,和所查的底卡上的身证号一致。可她说她没有金狮24红色自行车。经验丰富的王双喜启发她说:你想想,谁借过你的身份证办证件?这个提示警醒了李娟:对,我的一个工友叫周淑琴,借过我的身份证。

  大家和李娟一起驱车到了公安医院。可那女遇难者被撞得面目全非,难以辨认。后来李娟仔细看了她穿的衣服、鞋子,才确定是她。在车祸发生12个小时后,王双喜终于查清了受伤者的身份。看到伤者被推进手术室,王双喜感到从未有过的激动和兴奋。他这么多年来积累的找车经验,这次派上了大用场。

  以往在找车中遇到的所有尴尬和烦恼,这一刻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他决定要把这件好事继续做下去。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