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电视指南 |  体育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国家地理 |  生活频道 |  视听在线

首页     出行手册     人在旅途BBS     结伴同行BBS         



去澳大利亚老乡家串门


  从澳大利亚带回来一大包旅游资料,看来看去,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词,除了Wildlife野生动物、Sanctuary动物保护地,就数Experience体验。

  去澳大利亚农庄,看老乡们放狗赶羊、剪羊毛、捕鱼捉蟹,自己学着挤牛奶、甩羊鞭,真还是新鲜好玩的体验。

  那天去的是一个叫Warrook的农庄。

  这个农庄的旅游看起来已经发展得蛮成熟了。项目很多,足够你消磨一天。

  【沙袋鼠】农庄里特地圈出一块地方,养了袋鼠(Kangaroo)、袋熊(Wombat)和沙袋鼠Wallaby。沙袋鼠跟袋鼠是近亲,个头小小像兔子,披着深棕色的毛,两粒小眼睛黑黑亮亮,胆小而机警,你再怎么轻手轻脚,只要往它身边靠近些许,它立刻飞快逃跑。小动物园隆重推荐的节目是喂袋鼠,大家极兴奋,一哄而上。其实澳大利亚大大小小的动物园颇多,每处都可以喂袋鼠。倒是可爱的沙袋鼠,竟只在这儿见过;还有Possum,袋貂,也是一种有袋类动物,像大松鼠,有一条又长又粗的尾巴。据说它从高高的树梢上跃下,就拿大尾巴做减速器。这袋貂是主人小女儿的宠物,游客想看,要找到她,才能从一只木箱它的“卧室”里捉它出来。这就是农庄游特有的家庭气息了,看着袋貂懒懒地埋头缩在小女孩的臂弯里,感觉特别亲切。

  【绵羊油】去看剪羊毛。其实不远,可以走过去,但主人要我们坐车。是一辆拖斗卡车,车斗两侧有座位,不是木板长凳,是用捆得结实方正的干草摆成了一溜“草凳”。听说这种车平常也用来装运干草捆。剪羊毛之前主人先吆喝一条牧羊狗把散在各处的羊赶拢到一处,又表演甩羊鞭,手起手落,只听得啪啪啪脆响连连。想想这些澳大利亚老乡够有想象力:把农活变成表演,把工具兼做道具,收获双份的钱。

  剪羊毛过去用手工剪,最高纪录一天256只;如今用了电剪,高手一天可把900只圆滚滚、毛茸茸的美利奴羊剃得浑身光溜溜可怜兮兮。剪完毛,主人邀大家上前摸摸羊裸露的皮肤,皮肤上有一层油脂,就是如今很流行的护肤佳品澳洲绵羊油的原料了。广告效果立杆见影,农庄附设的礼品店里卖绵羊油。

  【挤牛奶】从尽管四面通风仍然膻味很浓的剪羊毛小屋走出来,一头钻进牛圈。Warrook农庄原是个CattleFarm,专门饲养菜牛。跟想卖羊毛就要养美利奴羊一样,这儿养的是菜牛里的第一品牌,Muffey。墙上贴着几大张手写的纸,历数Muffey菜牛的好处,夸了牛肉质量,还赞它“没有牛角、性情温和”,意思是不惹麻烦好养活。

  澳大利亚旅游景点注重知识介绍,详尽文字之外,常常配以图示;现场展板之外,多数景点另有小册子和精美画册(那要花钱买)供游客取阅带走。这便使“体验旅游”在感性的趣味之上增加了知性的趣味,倒很符合中国古人倡导的旅游原则:“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相辅相成,打开眼界增长知识。

  在澳大利亚的牛圈里“体验”,当然不作兴不动手。最滑稽的一个节目是拿个大大的塑料奶瓶喂小牛犊喝牛奶———牛奶是买来的。小牛犊们急吼吼狠命啜,两片翘翘的厚唇上沾满白色泡沫,还直咂嘴。

  因为兼做旅游了,主人专门买来几头荷兰奶牛,教游客挤牛奶。动作不算复杂,但5根手指需各司其职、依序联动,连续动作分作三步,配合口诀“TeaCoffeeMilk”。游客哆嗦完手指还可以哆嗦着嘴唇鼓足勇气尝尝自己亲手挤的牛奶。据说“温吞吞,味道蛮灵格!”

  【老家具】就连吃饭也是蛮有意思的体验。饭厅在主人家的屋子里,吃饭前你可以在各个房间游荡着到处看,看那些英国式的雕工精细、造型略显做作的老家具,摆弄木制的手摇脚踏的纺羊毛线的老机器,再到房前屋后花团锦簇的小花园里看看奇花异卉。

  吃着澳大利亚独有的直接用火烤制而非烘制的火烧面包,喝一两杯当地人家酿的红葡萄酒,有的游客就开始打听这边乡下的房地产价格,然后就说跟北京、上海的所谓别墅比实在不算贵,弄得像真的一样,让澳大利亚老乡越听越糊涂。

  欲知更多请登录www.warrook.com.au

  一个澳大利亚老乡的“钓鱼”传奇

  有个澳大利亚老乡,住在他爷爷传给他爸爸、他爸爸传给他的农庄里,养了一大群美利奴羊、几匹马和几只牧羊狗。每天,他骑着马、指挥着狗,把羊群赶来赶去吃草,巴望着地上的草变成羊身上的毛。每年两次,他剪羊毛,卖羊毛。年复一年,他从自家羊群里选出一两只,仔细打扮好了,带去镇上参加选美。美利奴羊选美不看面孔、身材,就看它的毛。羊毛出在羊身上,世界上最好的羊毛出在美利奴羊身上。有几次他的羊赢了,于是就有一条宝蓝色的绸带斜扎到它圆滚滚、毛茸茸的身体上。这时他赶忙奔上前去,费劲地把自己高高壮壮的身子缩成一团。一团羊和一团人紧贴在一起,努力挤进了照相机的取景框。回到家,他把照片挂在客厅醒目处,经常对着那上面自己笑成一团的红扑扑的脸蛋陶醉一番。

  有一天,他终于厌烦起来。他在屋子后面挖了一个鱼塘,引水养鱼。后来他吃到了自己养的鱼。后来他把自己养的鱼分送给亲戚朋友们吃。后来他发现鱼可以卖,养鱼既能带来乐趣又能带来钱。他挖了更多的鱼塘。后来他又发现有的人愿意自己动手钓鱼,省了他的事反而肯付他更多的钱。这种不是干活赚钱而是花钱干活的傻呵呵的人,把自己奇怪的行为美其名曰“休闲”。于是他就专门赚这种人的钱了。他还把家里的马棚改建成一个餐厅,因为这种人要现烤现吃“自己钓的鱼”,愿意另外加钱。

  再后来,来了几个外国人。这帮人一见钓鱼竿就大喊大叫,说是从没钓过鱼,有的连鱼塘都没见过。走进餐厅,听说这房子原来是马棚,沿墙一排火车座原来是马厩,一左一右兼做座椅靠背的两道隔板原来是分隔马匹的挡板,挡板隔出的木格子里原来不是竖放两凳一桌、而是贴墙横放一只马槽……这帮人更加兴奋莫名,窜来窜去搔首弄姿拍了无数照片。接着他们盯上了马棚中间石砌的大炉子,原先是冬天烧火给马取暖用的;他们死缠硬磨一定要他生炉子,他一高兴,就把烤鱼的铁架也搬到了石炉上。然后这帮人赖着就不走了,围着炉子又唱又叫,直捱到繁星满天。这帮没钓过鱼、没进过马棚,更不曾围炉说笑的老外,一脸幸福地说自己的疯疯癫癫是“体验旅游”。

  从此这位澳大利亚老乡改行做旅游。他钻进仓库把那些落满灰尘的旧马鞍、马鞭、马灯和马车的破木轮一一找出来,放回马棚餐厅;他跑到当地旅游局把自己的农庄登录到旅游点名册上;他印制了宣传小册子,送到周围各处景点、饭店、宾馆,央求人家摆在旅游资料架上;他还做了一个网页www.tuki.com.au。他又把鱼塘改建成“快钓”和“慢钓”两种,“慢钓”藏在树丛后、花丛边,让“休闲者”从日出到日落笃悠悠垂钓;“快钓”专门应付急吼吼赶景点的团队游客,从钓钩入水到鱼儿出水,两分钟搞定全过程。

  他赚了不少钱,拿这些钱在农庄里盖了客房,又整修改建了剪羊毛工棚,兼做表演坊,旅游生意越做越全方位。

  这位澳大利亚老乡名叫罗伯特·琼斯,他的Tuki农庄有150年历史,马棚餐厅的招牌菜是自钓自吃虹鳟鱼 Trout ,这种鱼烤熟了,肉是粉红色的。你还可以吃到他家自制的虹鳟鱼酱,也是粉红色,抹在薄饼干上吃;还有家制的深红色的小羊肉肠。

  “澳大利亚农庄游”品种多样,个个都自有精彩之处

  河上捉蟹

  捉蟹的河是布里斯本与黄金海岸之间的Tweed河,捉的是“昆士兰泥蟹”(此地属昆士兰州)。叫泥蟹,只不过它们生活在河泥里,其实深青色干干净净一点不拖泥带水,个头大大的———捉蟹船上备有一把量尺,蟹盖直径不到8厘米,捉到了也要扔回河里;另外一次最多只能捉6只蟹来吃,而6只当中只能留一只雌蟹。澳大利亚人讲环保,吃蟹前也要上环保课。

  兴奋地登船出发去河上捉蟹,不料这个捉法实在叫人扫兴:河里早已下了大铁笼子,笼里吊着大鱼头做诱饵,让游客动手,不过是帮忙拉绳子把笼子拎出水面。

  不过捉蟹前有个项目蛮好白相:下船入河,趟着高过膝盖的河水深一脚浅一脚走出几十米,捉Yappie,就是上海人俗称的“小龙虾”。工具类似自行车打气筒,但前端开口,是个抽气筒。把筒口插进河底泥沙,反复用力拉推把手,抽气,于是筒身越插越深;最后拔出,把抽到的大半筒黑乎乎的泥沙和着河水倒进塑料网筛,略一淘洗,留下的或许是一只细小的浅灰色的小龙虾,或许是几粒很小的螺蛳,或许什么也没有。就在船上吃蟹,泥蟹白煮,因为新鲜,还算可口。

  www.catchacrab.com.au

  ▲澳大利亚墨尔本市中心新建的水族馆,展示邻近墨尔本的南太平洋的海洋生物,独具地域特色。水族馆里最让人惊奇、难忘的是这辆旅行车———经过密封处理之后,车辆里灌满水,变成了一只另类的大鱼缸,鱼儿翻越座椅靠背,穿过方向盘的孔洞……快乐地游弋。旅行车顶上有一行大字说明:这辆车跟蓝鲸的心脏一样大小。这也是个汽车广告吗 如果真的是广告,太绝了

  大菠萝园

  这个位于阳光海岸 SunshineCoast 的菠萝种植园,是澳大利亚最大的,种了680万棵菠萝树。说是树,其实是矮矮的一丛一丛,菠萝长在中央的树杆顶端。一棵菠萝树一次结一个果,“一辈子”可以结50个,可只有第一第二次结的果又大又漂亮,接下去越结越小,僵僵的如同高尔夫球。所以一般结果一次就要淘汰。新品种的菠萝是无核的。

  菠萝种植园兼做旅游生意之后,在园里铺了条环型铁轨,让游客坐小火车参观,途中停一次,司机跑下来给大家演示讲解种菠萝的技巧。为了丰富内容增加趣味,种植园还在小火车沿线引种了许多种果树,柚子、荔枝、榴莲、杨桃、咖啡、柠檬……游客虽吃过这种种水果却大都没见过果树,看得兴致勃勃。

  在大菠萝园最美妙的体验是品尝鲜榨的菠萝汁,那种浓稠香甜(甜极了!)绝对一尝难忘。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