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电视指南 |  体育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国家地理 |  生活频道 |  视听在线

首页     出行手册         



永不消失的古城-大昌


  1700岁的大昌镇,是三峡地区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古城。两年前老城墙顶端被画上一道红色警戒线,标出“143米”淹没区字样。

  2003年,大昌古镇将被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所淹没。在此之前,它将成为一个世界古民居保护史上的奇迹,被整体迁移到另一个地方。

  人们用“一灯照全城”来形容素有袖珍古城之称的大昌镇,但城小价值可不小。这里有大量翘角飞檐的明清建筑,有三十七幢古民居和完整的古城墙。城内石板铺地,屋宇精巧别致,古韵浓郁,更有清澈见底的长江支流大

  宁河穿流其间。

  走进大昌古镇,你会看到货摊都一字排开摆在极具特色的双屋檐下,不必担心被雨淋湿,很像是江南古镇西塘有名的廊棚。还有民居中用于防火的封火墙,一派江南风格。不过,要知道这里可是地势险恶的三峡腹地,遥想

  古人,在当时的物质条件下建造出这个小镇,简直是个奇迹。

  日前,又一批大昌镇的居民经历舟车劳顿抵达广东,他们的新住地。从去年开始移民到现在,一批又一批,这个小镇已经迁走了一万多人。如今这里已经没有以往的热闹人气,你会发现镇上的店铺早早就关了门,晚上八点

  不到,小镇就已经陷入沉寂。不过,据说镇上仍未迁移的老邻里还是保存着多年来的习惯——晚上大开房门,等着周围的邻居街坊来串门聊天。

  大昌镇现在的海拔为141米。2009年,三峡库区的水位上升至175米。事实上,到2003年大昌镇将与秭归新滩、忠县洋渡、石柱西沱等千年古镇一样,淹没水下。

  不过,大昌镇应该是幸运的。今年底到明年初,一项预计2500余万元的“克隆”工程将正式启动。据巫山县文化局副局长葛列军介绍,目前古镇搬迁计划进行了第一步,即完成了图纸测绘工作,古民居的每一砖、瓦、梁、

  窗台都被标上了编号,古建筑专家们将把它们逐一拆卸下来,再原样运到五公里以外的西包岭新址复建。

  但复建并非绝对意义上的“克隆”,古镇民居只迁30处,寺庙2处,城门3处。新镇街道的长短将适当缩短。部分建筑排列方式也会与旧城不同。一些年代久远而无法完整迁移的部件则采用仿古材料替代。其间还包括对原材料

  做防白蚁和防锈处理。有关专家说,就像外科手术能帮助人类消除疾病,同时也会伤及元气一样,搬迁古建筑不可避免地使文物价值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不过,“我们力求做到大昌古城的整体风貌不致改变。”为此,古城搬

  迁后,还将根据移民的愿望入住部分居民,以延续当地的民风、民俗。

  搬迁重建后的大昌古镇将成为三峡黄金旅游线上的一个景点向游人开放。

  据了解,到2009年,粉壁墙、倒吊和尚石、七道门、孔明碑、陆游洞、夔峡、凤凰泉、风箱峡、杜甫西阁、巫山城关遗址、大宁河栈道遗址、奉节水安古镇、水八阵、白鹤梁、孟良梯、张飞庙、丁房阙、巴王庙、无名阙、

  大宝祠等20多处景点将全部淹没。巫峡、龙门峡、巴雾峡等景点将部分被淹没。

  但“神女应无恙”,“瞿塘雄、巫峡幽、西陵秀”的自然风光格局不会改变,雄伟壮丽的三峡仍会以迷人的风采使游人流连忘返。尤为重要的是,随着三峡水库的建成,三峡江段以及库区两岸幽谷深涧中的一批新景区将会

  相继出现,如巴东的神龙溪,奉节、巫溪、巫山金三角旅游区,大宁河深处的红池坝高山草原,双溪溶洞和夏冰洞,涪陵的芙蓉江和芙蓉洞,奉节的天坑、地缝等绝世奇观,亦将以更新的姿态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三峡有许多景点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走进三峡腹地,中外游客会逐渐认识到三峡是永存的,它不但不会因三峡大坝的修建和库区的形成而消失,反而会因随之涌现出的新景区而产生新亮点。

  三峡淹没区224处最有价值的古建筑将得到保护,其中民居占65%。民居中易地搬迁的共118处。

  ■文/布南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