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 里
同里镇在江苏省吴江市东北部,距苏州城18公里,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旧称“富土”,唐初,因其名太侈,改为“铜里”。宋代,又将旧名“富土”两字相叠,上去点,中横断,拆字为“同里”,沿用至今。
同里镇风景优美,镇外四面环水,古镇镶嵌于同里、九里、叶泽、南星、庞山五湖之中。西北襟带吴凇江,东北连通阳澄湖、澄湖。镇区被川字形的15条小河分隔成7个小岛,而49座古桥又将小岛串为一个整体。建筑依水而立,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是目前江苏省保存最为完整的水乡古镇,清丽古朴的同里小镇,水田肥沃,物丰富庶。由于古镇处于泽国河网之中,交通闭塞而少兵燹之灾,所以古建筑保存较多。
现存“东溪望月”、“南市晓烟”、“西津夜渡”、“北山春眺”、“水村渔笛”以及“长山岚翠”等景。河岸用金山石整齐叠砌,沿河两岸,屋宇稠密,街巷逶迤,路铺蛋石,饶有古趣。河道汊口现存桥梁24座。建于南宋的“思本桥”简朴苍古傲然而立,元代的“富观桥”形体高大,十分壮观。
同里镇自古以来人才辈出,宋至清举人以上的就有119人。近代南社创始人之一的陈去病、《孽海花》前六回作者金松岑、《文汇报》创始人之一严宝礼等都是同里人。
同里古镇自古文化发达,历史上“科名”很盛,是文人荟萃之地,儒生、士大夫辈出。
现存历代碑刻40余块,许多街巷以官职为名,如状元街、同知衙门等便沿用至今。
在同里古镇的建筑中,明清建筑约占十分之四,既有庄重古朴多达九进的深宅大院,又有小巧玲珑的宅园及精雕的华丽宅第。如朱氏砖刻门楼和“嘉荫堂”、“崇本堂”的木雕艺术都十分精美。“耕乐堂”庭院中的“燕翼楼”,轻盈飘逸如春燕展翅。园中跨水的“环秀阁”分上下两层,开启底层搁板,池水清澈如镜,游鱼穿梭其间,生机盎然。
同里古镇中以退思园最为诗情画意,是当地的风景胜迹。另外景点有:陈去病故居、崇本堂、嘉荫堂、罗星洲、南市晓翠、三桥、务本堂、丽则女校、天放楼、长山岚翠、陈家牌楼、王绍鏊故居、费巩故居、严宝礼故居、计成故居等处。
退 思 园
取“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是任兰生于清光绪十一年解职归里后所建。
退思园的面积约10亩,西面是住宅,建有轿厅、茶厅、正厅三进,内宅是十开间的走马楼;东面宅园由外园与内园组成。整个园景清淡素雅,简朴无华,在建筑艺术上反映了晚清住宅园林的特点。外园的东、南、西三面均是迎宴宾客的厅堂,室外种有松、竹、腊梅,构筑有石笋小景。庭院当中是船头朝东供宾客相聚的旱船,旱船的船尾与漏窗暗廊相连,庭院 北面是“坐春望月楼”,夜登楼望月,吟诗酬唱,十分幽雅。内园亭、台、楼、阁、曲桥、回廊、假山都环池紧贴水面,如同浮于水上。
“退思园”园地虽小,却集中了江南古典山水宅园的山、池、建筑、藤木、花草,而且春、夏、秋、冬、琴、棋、书、画各景俱全。布局隽巧适度,景色宜人,充满诗情画意,是一处极佳的风景胜迹。
交 通:
古镇到吴江仅6公里,距苏州18公里,离上海80公里,去周庄10公里,水陆交通十分便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