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电视指南 |  体育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国家地理 |  生活频道 |  视听在线

本期内容     往日话题     名家在线     文化沙龙     栏目简介     主创人员         



约会大家:城市拒绝劣质雕塑


    主持人:现代城市的美有三个组成部分, 即建筑、雕塑和绘画。而雕塑是美化城市的点睛之笔。无论是古老的文化名城,还是新兴的现代化都市,徜徉其间,雕塑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好的雕塑不仅点缀环境,美化生活,而且陶冶人的性情,给人带来美的启迪和享受。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的城市街头也出现了不尽如人意的雕塑,它们不仅起不到赏心悦目的作用,反而有碍观瞻,丑化城市。

  画外音:好的城市雕塑可以说是一个城市的点晴之笔,同时也是一个城市文化品味和文化个性的具体体现,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雕塑出现在大街上,它在不知不觉中使人接受美的熏陶和浸染。一九九六年一月上海城市雕塑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沿上海主要街道进行了一次明察暗访,经过严密、慎重的讨论,确定八座劣质雕塑做为拆除对象。

  主持人:名为“夸父追日”的雕塑为什么会被拆除掉?

  顾立三(上海城市雕塑委员会委员总工程师,高级城市规划师):主要是有两个理由:第一个大家认为这么重要的位置没有经过批准,随意放置是有问题的;第二个其本身雕塑的形象很差,全身的肌肉一块一块的,象北京的糖葫芦一样,看上去很不舒服。行家眼中认为材质很粗糙,形体的比例也是很差的。

  主持人:那么这些艺术质量低下或照搬模仿,或与环境极不合谐的雕塑拆除起来是否一帆风顺呢?

  朱国荣(上海城市雕塑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我们给应该拆除的单位发文书让他们自行拆除,尽量还是做说服工作,让他们自己理解我们和广大观众的意见,大概没多少时间,有五个单位就自行拆除了。

  主持人:既然这些雕塑是劣质雕塑,为什么有些单位并不愿拆除呢?

  朱国荣:因为雕塑建成需要费用,拆除也需要费用;有的存在面子问题,给人感觉雕塑失败没有面子;当然也有人认为雕塑好看,不愿意拆。当然最终几经开会协商,上海首批确定的劣质雕塑历时四个月终于拆除或移走。

  施新泉(上海市动物园园长):我觉得这个蛮好的,三个大柱子托起一个地球,一个飘带把一个梅花鹿送到上空与地球为伴,主题就是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结果上海市塑委说我们这个雕塑不象个雕塑,放在虹桥路的国道上不好,为了这个事,我专门到上海市政委去解释了一番,我说人家花了15万做了一个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的雕塑,拆了我感到不太好交待。

  画外音:然而几经开会协商,上海首批确定为劣质的八座雕塑经时四个月终于被移走或拆除,有的甚至还与专家们成了朋友。在北京,城雕委同样要求拆除一部分雕塑,南环路是昌平规划中的一条街,被首都城雕委要求拆掉的二十多座雕塑就在这条大街上。95年初和98年6月,城教委曾二次下文要求拆除这批雕塑,但今天它们依然竖立在昌平的大街上。

  苏绍福(昌平市政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县里面考虑,城市建设刚刚起步,不能立刻把原有的东西给拆掉,应该先把绿化搞上去,做好整体效果以后再来说这些。

  宣祥鎏(首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主任):第一,没有经过我们的审查,第二,那时还没有出台市政府批准的城市雕塑建设条例,现在马上就可以宣布他这个东西是丑恶的。

  主持人:刚才大家看的片子是我们记者所做的采访和调查,我想大家可能印象最深的就是劣质雕塑的画面。

  观众:我看到那个小孩旁边的母亲没有母亲的神态,而且小孩还拉着母亲的裙子什么的我觉得他应该有一点传统小孩的样子。

  观众:你看他那头不太像个儿童,而且下面比例子也不好。头和身子不当,而且造型也不好看。

  程允贤:我看过一个老山战士,象个木头人似的,旁边一个少数民族的女孩拿一根香蕉准备塞进他的嘴里。

  主持人:我不知道您看了这些雕塑以后会有什么感想?

  余秋雨(文化学者):看到这些劣质雕塑心情复杂,即习惯又震惊。习惯是每到一个地方都可以看到差不多的东西,震惊是竟然出现在北京的郊区,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一直飞速发展的今日,新楼林立,它十几年来竟安然无恙没被拆除。

  主持人:一个劣质雕塑出现以后,最实际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怎么面对它,怎么处理它。我们从这个片子里可以看到一个是坚决地拆,不管是说服他,开会也罢,最终是要把它拆掉;另一种态度就是我们等到有了好的再说,请问哪种态度可取呢?

  袁运甫(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环境艺术家):这是一种精神污染,要尽可能的拆除。国家成立城雕委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劣质雕塑的存在,雕塑应当是宁缺毋滥。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雕塑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来做的,这是一种严肃的事情,越是公众艺术范畴的东西越是要严格把关。

  程允贤(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秘书长、雕塑家):雕塑是一个非常强制性的东西,它放在公共场所,一年四季,只要经过就可以。人们对于难看的东西都是无法忍受的,没有人愿意在自己家里放上一个非常丑的摆设,那么城市中不美的东西又凭什么可以放下去呢?

  余秋雨:其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面对公共艺术,这一点许多城市领导都明白,劣质雕塑每天竖立着,近乎于一种审美暴力,强迫你每天接受不舒服的感观。对审美的人来说是感到不舒服,对于没有树立审美意识的小孩子来说简直是一种逆反的课堂。这种环境培养了他错误的审美情趣,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以为这就是一种美,并且需要很长时间去摆脱这种感觉,所以其祸害性是很强的。

  画外音:我们的记者通过有关的调查发现昌平的劣质雕塑都来自河北曲阳县,而且这个县生产的石雕遍及到全国各地,记者到曲阳以后发现石雕生产在这里是遍地开花,大大小小的石雕厂果然是一家挨着一家,还有不少的散兵游勇,那么他们到底是如何生产出这些石雕的呢?

  记者:象您一屋子的雕塑,一年大概能够生产多少呢?

  曲阳某石雕厂厂长:每年生产石雕一千具左右,这些雕塑的样品一部分来自《世界雕塑大全》,一部分是在外面发现题材,加上自己的构思完成的。

  记者:您学雕塑几年了?

  工匠:一年多了。

  记者:现在就可以独立做活了?

  工匠:有书看着呢。

  记者:您原来的草稿在哪儿呢?你能根据这种不太清楚的照片就可以这样雕塑吗?

  工匠:原来可以,现在才不清楚。

  记者:雕塑这个作品需要多长时间?

  工匠:一两个月吧。

  某雕塑厂厂长:咱们自己设计的。总的来说,别的厂子通过别的思路,也另做一个样子,就是这个意思,它是一个意思,一回事。

  记者:厂子里面的人员是经过国家院校培养的呢,还是自学成才。

  厂长:有自学成长的,也有通过一些比较有知识的人帮助,提供一点资料。

  记者:您可不可以告诉我们,您这些雕塑都销到了哪些地方呢?

  某厂长:主要是大城市。

  记者:如果我们要一些放在大城市街心花园的,那样的你能做吗?

  工匠:可以,有照片就可以,按着照片做就可以了。

  主持人:我们知道曲阳是有名的石雕之乡,而且有着非常优秀的石雕传统,我想可能很多曲阳人还不服气,我们有这么好的手艺,为什么我们就不可以生产石雕呢?

  曹春生(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城市雕塑设计要求设计者有很高的修养,在这一点上讲,曲阳民间艺人是缺乏这一点的。艺术家需要专门院校的培训,中央美院其它系需要四年,而雕塑系需要五年,因为雕塑专业有很大的难度,需要更多学科的介入,即使是大学生毕业也不能马上上手,他们还需要进一步学习和磨练,有些艺术家在雕塑过程中也是费尽心血,还是不断学习,不断创造构思才能够完成一件作品。

  主持人:昌平的许多劣质雕塑来自曲阳,但是我们也不能把这些劣质雕塑出现的原因完全归结于曲阳,因为石雕是他们的手艺,他们靠这个谋生,而且市场的供给是由需求决定的,也正是因为许多地方要这些雕塑,他们才大量生产,那么到底是谁该对城市的劣质雕塑负责呢?

  余秋雨:这个不能由石匠或农民负责,他们的遗憾是被错误的选择了,选择去装扮一座城市,形成一个错位。谁把他们选错了呢?我想比较重要的是决策者,有的甚至是领导者。一般城市里面建一座城雕需要有专家的介入,领导可以说,但最后成形还是要有专家说,你不要指手画脚。我曾经见一个雕塑,把领导的意见都组合了,结果什么都不是。现在我们要更高层次的城市公共艺术发展需要有一些文化界人士、雕塑家、建筑家,以及一些环境艺术等多方面的综合。

  程允贤:经济因素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改革开放是很好的,但随之而来的一些经济问题也出现了。有的雕塑投资方愿拿五万出来,雕塑家不一定给回扣,有的人就给你回扣,所以许多人不找雕塑家。

  余秋雨:我现在就有一种感觉,我看了许多城市的城雕,比较多的情形是什么呢?,比较多的情形是市民和领导干部都希望雕塑具有多方面的象征意义:头上的东西象征什么,左边翅膀象征什么,右边翅膀象征什么,下面踩的球象征什么,它站的方向象征什么,甚至高度象征什么,正好一点几几米,说明象征一九几几年。有人说要留住历史,但不要产生一种错误的理解为留住历史就是要让现在的雕塑背负太沉的重担。

  主持人:雕塑拥有太多的寓意是现在许多雕塑存在的一个问题,往往一具雕塑成为一个比喻大全或象征大全,可能如果不拿说明书都看不懂这个雕塑,这的确也是我们的雕塑存在的一个问题。那么劣质雕塑的出现是很多方面的,就在雕塑界内部,是不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呢?

  程允贤:我们有些雕塑家本身不是说没有才华,我有时候听说,他们把自己的作品分成两种,一种是我的创作,是我的艺术生命;另外一种称之为“菜雕”,就是为了赚钱而做的,可问题就是在这里,你这个作品既然是做为城市雕塑在做,你就要放在公共空间,你就会产生影响,你当做菜雕,人家看的人怎么办,人家不能当菜雕,你那时候肯定会后悔,我当初为什么要做这么个东西呢?这显然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

  主持人:有了专家和文化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以及许多关于城市建设美的老百姓的看法,我们不难达成以下几个共识:第一是我们的城市拒绝劣质雕塑,对于已经出现的劣质雕塑应该坚决的拆,但哪些雕塑是劣质品应该由专家来决定;第二是领导可以提要求,也可以给雕塑家提建议,但在雕塑的设计方面,行政部门不应该过多干预;第三是一个城市的重要雕塑不可能全通过民意测验来实现,专业委员会应该充分尊重和考虑到普通市民的意见;第四是我们在城市雕塑方面应起草相应的法规以及大家公认的,相当客观公正判断城市雕塑的优劣标准,并且在今后认直坚决的加以执行。城市是大家共有的环境,如何使它变得更加文明,更加美好也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责任。

  迄今为止全国共有城雕4000余座 已取得《城市雕塑创作设计资格证书》的雕塑师全国共有700余人

  北京:1982年以来,已建成的城市雕塑222座,艺术质量差的作品共有51件(27.5%),其中40%由河北曲阳农民和石匠制作;上海:拥有500余座城市雕塑,现以每年10到20座的数量递增;重庆:现拥有城市雕塑350余座,1994-1998年城雕建设总投入接近2000万元。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