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电视指南 |  体育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国家地理 |  生活频道 |  视听在线

剧情介绍     精彩剧照     动态花絮         



21-30集剧情介绍


  第二十一集

  在那女子的墓前,无休说出了事情的原委。孝宗认为两年前出现的“十八学士”是当年的夫人栽种的,但土坟的出现说明夫人早已辞世,茶花的出现只是巧合。事情的真相已经查明,也该是回去述职的时候了,面对离别,不懂很是不舍。

  就在此时,郑王的人马又冲入书院。他此行的目的是带走太子,不想被宁王捷足先登。郑王无奈之余,迁怒于墨林,逼应院士在一日内交出他编纂的《元史纲领》。就在郑王走后不久,有人发现《元史纲领》中有错漏,被好事之徒利用的话,也许会发动一场文字狱。墨林为了不连累学生,决定关闭书院遣散学生回家。但是在不懂的熏陶下,学生们已经成为了与书院共存亡的有情有意的一群人。在不懂的指挥下,大家协同合作,终于化险为夷,保住了书院。

  经历了种种的磨难,籽福和乐文终于重归于好。

  第二十二集

  乡试终于到来,在大家的努力下,全书院的学生都考中了举人。大家都很开心,墨林更是欣慰。想当年他正是由于不愿介入朝廷中的党争,才愤而辞官办学的。办书院就是为了有抱负有活力的学生,如今书院所呈现出的景象正是他所期待的,而这要感谢不懂,是他改变了书院的风气。

  无休的失忆症越来越严重,他把不懂叫到身边,告诉不懂他有一个儿子。原来,二十年前,一次无休带兵打仗,回来后发现妻子带着儿子离去了。他告诉不懂就是为了让他提醒自己别忘记这个儿子。不懂拒绝了,他不要提醒无休,他要帮无休找到儿子,让他陪在无休身边。

  不懂和无休终于要离开了,临走的前一晚,大家不约而同的回到黄班的教室,上了不懂的最后一节德业课。翌日,籽言也跟随不懂一同上路,她嘴上说是要假扮男装考取功名,实际上她是舍不得不懂。不懂回到京城,惊讶地发现,原来那个没自信的朱正正是当今太子。

  第二十三集

  孝宗已经病重,各路藩王带兵聚集京城,只等皇帝病逝,便起兵夺位。就在危机四伏之时,孝宗命不懂为太仆兼大学士,官拜一品,统帅六部尚书,扶植太子。孝宗临终前,看到不懂手中的手帕后,悲从中来,责怪自己任命不懂官职,劝不懂远离皇宫,并用尽最后的力气说了声“对不起”。不懂望着孝宗逝去,心中一阵莫名的痛楚。

  孝宗驾崩,诸藩王正要行动,岂料孝宗留下遗诏,以政治手段暂时稳住了诸王。大家一时不敢轻举妄动。太子即位,改国号为正德。其实孝宗命不懂为太仆是有他的打算的。他希望不懂能像在书院中般春风化雨,感化朝中党派分明的大臣,同时扰乱藩王们的部署,给正德多一点时间来稳固政局。

  第二十四集

  尽管六部尚书都看不起不懂,但这难不倒不懂。他以太仆的身份,用稀奇古怪的方法,把六部尚书弄的哭笑不得。就在此时,不懂发现兵部尚书巫大勇便是无休的儿子。谁料大勇竟不肯与父亲相认。原来尽管无休时常吹嘘自己的英勇,当年却因为贪生怕死贻误战机,致使全军覆没,大将军也战死沙场。幸好孝宗仁慈,并未对此事追究,但无休却一蹶不振,终日以酒度日,妻子忍无可忍便带着儿子回到乡下。从此大勇便活在鄙夷的眼光中,取得今天的地位,完全是凭借了他的不懈努力和勇气。他看不起无休,认为无休没有资格当他的父亲。不懂和籽言听了大勇的讲述后惊呆了,他们认为无休是因为病重才杜撰出自己在沙场的英勇表现。

  第二十五集

  大勇在党派之争中犯下了大错,正在性命不保之时,发现无休顶替了他的罪名,身陷狱中。不懂想出办法弥补了大勇的错误,同时他查出,当年战败并非无休怕死,是大将军的失误,无休是不想将军在死后背负恶名,才将罪名揽在身上的。孝宗也是因为知悉原委,才不加以追究的。大勇得知一切,深悔自己的行为,父子和好如初。

  不懂得到大勇的支持,朝政开始走上轨道,但以洛亦为首的另一党派成了不懂执政的大患。洛亦就是洛少鹄的父亲。其实洛亦当年也是一名清官,曾为百姓与大学士大打出手。但长期处于官场,使得他只知道争权夺利,社稷百姓早已抛于脑后。

  面对洛亦的多番刁难,不懂没有退缩。他在百姓面前羞辱洛亦,并在两日之内使其连降五级,由尚书降为县令。就在此时,郑王联合其他三位藩王,准备合谋起兵,要置正德于死地。

  第二十六集

  郑王为首的四王表面上向正德请求撤兵回藩,另一方面,却逼洛亦合作,在天亮时打开城门,以便在正德毫无准备之下杀他个措手不及。洛亦迫于形势,只得答应。他只希望在郑王夺权之后,自己能还不懂以颜色。当洛亦到县衙上任时,他惊呆了,原来不懂安排他回到自己高中后第一次任职的地方。看着百姓所送的“为民请命”的匾额,往事在洛亦心头涌起。就在四王准备入京之时,洛亦终于觉醒,连夜同大勇共同面圣,揭露郑王等人的阴谋,共谋对付四王之策。

  就在郑王准备起兵入京之时,遇到宁王的埋伏,郑王成了宁王刀下之鬼。宁王计划借其他三王的势力除掉正德,然后他再提着郑王的人头进京,等三王军心混乱之际,杀他个片甲不留,然后自己再名正言顺地登基。不懂面对三王的人马座怀不乱,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再次化解了危机。从此,朝中百官都积极与不懂合作,不懂在民间的声望也日趋高涨。正在此时,大明与瓦剌在边境发生冲突,瓦剌大军在半个月内连陷多城,大明告急,正德只好与瓦剌言和。瓦剌派出太子和六皇子作为和使来谈判。

  第二十七集

  瓦剌太子深懂汉学又很聪敏,出了多道难题刁难正德,幸而都被不懂化解。瓦剌太子见到大明朝中有像不懂一样的聪敏之士,实在不易对付,决定诚心与大明言和。但就在正德招待和使的国宴上,瓦剌太子竟神秘遇刺身亡。瓦剌大汉恼羞成怒,调集全国军民,誓与大明决一死战。

  其实这也是宁王布下的阴谋,瓦拉大军之所以能势如破竹,全是宁王通风报信。他计划不费吹灰之力夺取皇位。瓦剌大军压境,京城告急。危急时刻,宁王闯入瓦剌军中,提出议和,在六皇子的推波助澜下,瓦剌大汉终于应允。宁王领着六皇子回到京城,百姓夹道欢迎,大家认为是他带来了和平,宁王的声望如日中天。六皇子入宫见正德,提出的条件一是找到杀害太子的凶手,另一条则是要正德下台。

  第二十八集

  听到瓦剌六皇子的议和条件后,文武百官一片哗然,正德也苦于没有对策。宁王单独面见正德,他的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他逼迫正德退位,扬言正德不答应就血洗京城。正在不懂和正德冥思苦想之时,一件惊天动地的秘密被揭露出来。原来孝宗一直寻访的女子就是不懂的母亲,当年母子俩幸免于难,姚氏带着不懂四处躲藏。也就是说,不懂是孝宗的骨肉,且按照明朝惯例,不懂年长,他才应是真命天子。

  宁王得知此事也十分震惊,随即派人追杀不懂,不懂虽逃过大劫,但其母却死在宁王手上。母亲死后,不懂陷入人生的最低潮,他无法面对正德,他和正德是好朋友,但他又是正德的哥哥,可皇位又应属于他自己。他不知道事情会如何发展,他不敢想象。他只记起孝宗和母亲在临死前都劝他远走他乡,不懂遂决定离开皇宫。

  第二十九集

  这时正德也正面临难关。他也不只应如何处理与不懂的关系。但他明白无论如何也不能把父亲传下的帝位拱手让与宁王,他需要和不懂联手打垮宁王。最终,不懂在正德的苦苦恳求和籽言的劝解下,终于留下来了。不懂查出杀害瓦剌太子的不是别人,正是六皇子。原来宁王和六皇子串通好抢夺各自国家的王位。阴谋败露后,宁王恼羞成怒,起兵攻城。本来宁王稳操胜卷,谁知紧要关头,不懂的学生、迦业寺的和尚、百姓们看清了宁王的真面目,都赶来帮忙。宁王最终败在了他一直利用的百姓手上。

  局势平定下来了,但真正的暗涌才刚开始。

  第三十集

  此时,正德和不懂不得不面对二人的关系——皇位的归属问题。不懂没有名利心,大家都很清楚,但,不懂的存在始终是个危机。且藩王势力仍然割据着,纷争一起,好事之徒必将乘机闹事,刚稳定下来的局面又将失控,天下又将大乱。

  面临选择,正德很痛苦。不懂不仅是他的哥哥,也是他最好的朋友,更是令他重获自信的老师。但是面对江山社稷,他不得不选择将不懂赐死。不懂明知是鸿门宴,却不得不前往。他不知这是命运还是天意,他也理不清头绪,但他知道未来的一切他只能选择去面对。

  终于,不懂踏进皇宫,与正德迎面而坐,两人举杯,往事如梦幻般浮现眼前,不懂下了人生最大的赌注,仰首把面前的酒喝下……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