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节目内容     栏目介绍     主创人员     往期回顾         



走进幕后——骨木镶嵌


  中国人对古器的应用和认识的历史悠久。最早的来讲首先是作为工具来使用的古器,那么河姆渡文化就七千年了。后来对它的美感认识以后,又做了装饰,后来运用到器物上。就使用古器来讲,目前发现最早的是商代的富豪墓出土的象牙杯。象牙杯是象牙制成,嵌在上面的是绿松石,这个目前看是比较早的一件。后来历代对古器都有所加工,但传下来的并不太多。

  骨木镶嵌是一项传统的古代工艺,它与朱金木雕、泥金彩漆、金银彩绣“三金”同称为宁波传统工艺品的“四大瑰宝”。大约在隋唐时期,骨木镶嵌曾一直被列为贡品,在唐宋年间,宁波骨木镶嵌已经发展成独具浓郁地方风格的工艺样式。规则享有“图案古朴、奏雕工致、手艺精绝、凡同汉画”盛誉。宁波骨木镶嵌采用象牙、骨片、罗甸、铜片、腊石、螺钢、木片等为原料加工成各种纹饰,在木坯上起槽后嵌花纹,再经打磨雕刻,髹漆而成。在制作方法上有高嵌、平嵌和高平混嵌三种。所谓高嵌即花纹凸起,平嵌是花纹与木坯嵌平。在用料上采用兽骨、罗甸、木片、铜片等加工成花纹嵌入木坯,用雕刻刀划线而成。骨木镶嵌与建筑、家具结合既可作装饰,又具有实用价值。

  骨嵌用于器皿虽然很早,但是骨嵌用于家具还是清代的创举。骨嵌的鼎盛时期是乾隆中叶,其艺术特点有:

  (1)骨嵌工艺精良,拼雕工巧。工艺制作上保持多孔、多枝、多节、块小而带棱角,既宜于胶合,又防止脱落,虽天长地久,仍保持完整形象。

  (2)骨嵌表现形式分为高嵌、平嵌、高平混合嵌三种。早期和盛期是高嵌和高平混合嵌,后期都是平嵌。

  (3)骨嵌用材多为红木、花梨等贵重木材,因其木质坚硬细密,镶以骨嵌更显出古拙、纯朴。

  (4)骨嵌题材大致可分为人物故事、山水风景、花鸟静物和纹样四类。

  北京颐和园的乐寿堂内,尚存有宁波地方官进贡的镶嵌八角茶几。宁波市博物馆收藏的清代象牙高嵌床花板,人物风景雕嵌精熟,在3厘米高的人物造型上,五官清晰,衣纹正确,足见当时镶嵌工人技术之高超。如今这一传统工艺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创造了高平嵌结合、多种材料混合嵌、骨木多层次嵌的新款式,做成椅、桌、橱、茶几、挂屏、地屏等,古朴雅致,尤其适合现代宾馆和家庭的摆设和装饰。代表作品有“红楼群芳”、“百美图”、“闹元宵”、“穆桂英练兵”等,都属名贵的出口工艺品。天一阁博物馆收藏的象牙高嵌花板,意牙平嵌宁式家具是清、民国时期的珍品,现在正在香港著名游览胜地“宋城”展出的大型花梨木镶嵌大屏风“群芳雅集”,以超凡脱俗的造型和精美纤巧的嵌雕工艺成为当今骨木镶嵌代表作。

  

“骨木镶嵌”之导演札记



  其实民间有着许多令人们称奇的东西,当我们这一年龄段的人相聚在一起时,总会谈论一些过去的时光,孩提时代相同的玩意更是我们用以区别另一年龄段人的标记,事实亦是如此,当现代化的列车飞速疾驰时,新老的更迭也许只是一瞬之间。

  在找到“骨木镶嵌”这个选题并了解当时、当地的情况后,便想试着以另种方式去结构这个片子。

  骨木镶嵌是民间工艺中家具的一种装饰形式,即它依据一定的花样,将牛骨、象牙等材料镶嵌在家具表面或漆器表面,从而起到美化作用。这种装饰自明代起就开始在浙江宁波等地开始流传,到了清代中晚期最为繁盛,当时的百姓也几乎家家都有一或几件骨嵌家具。

  在世的骨嵌装饰一般以四季平安、和合二仙、梅兰竹菊等带有吉祥寓意的图案为主,也有表现各种戏曲故事、历史人物的,还有表现当时人们生活劳动场景的,丰富多彩。只是这种装饰图案因费时费力,再加上受到现代以简洁为美的主流家居装饰风格的影响,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现在只有在宁波郊区还有些民间艺人从事着这项工艺,坚守着最后的阵地。

  我想,在这个片子中光展示其工艺特点是远远不够的,更多地想把现今大多数传统手工艺人遇到的窘境及我们对民间手工艺这种情况的担忧表达到片子中去,这也是幕后的态度。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